基层干部工作中的“漏墨”现象
2018-11-29 11:21:33
基层干部就是“雕刻家”,充分展现干部的聪明才智,提高执政为民的水平。要有一种对工作细心、持之以恒;对业务一丝不苟。
正如教师在办公桌前批改作业,取出一支红笔,谁知。这支笔让教师双手沾满了墨水,显然取用了一支有问题的红水笔,于是把它扔了,心想反正不值几个钱。挟上另一支,又是一手鲜红,再一次扔掉,内心于是颇为郁闷。
洗手时不得不想:“红笔怎么都漏墨?”把笔简中所有的笔取出来,发现大多数的笔朝下的一端都沾上了红墨水。原来,笔筒底端有一摊墨水。显然笔筒中的一支笔是罪魁祸首,它的墨水漏进了笔筒,污染了所有的笔端。于是,教师心平气和地把才扔掉的两支笔捡了回来,洗净并安放到整理好的笔筒里。
班主任经常发现有的学生不做作业、做坏事、打架等,是个“坏”学生,就像教师取用第一支笔。没有耐性的班主任,往往轻率地把这些学生抛弃了、不重用、不教育,让他们放任,就像教师一样把第一支笔扔进了垃圾桶,反正不是骨干,就像教师扔的笔“不值几个钱”。实际的班级管理中,教师们也会发现有少数学生都是“坏学生”,班主任们恨不得都把他们都开除了,由于学校不容许这样,就忍了,将就着。我倒建议班主任们借纠错的机会好好总结一下,多问几个为什么。
学生都那么“坏”?问题在学生吗?就像发现两支笔都漏墨,追究下来是笔筒底部有一摊墨水。班级的那一摊水是什么?可能是班级管理有问题,如具体的管理制度、或者是学生思想工作没做到位,或者是学生家庭出现问题,或者是同学之间出现问题,或者是班主任方法出现问题。导致学生没有热情做一个好学生。一句话,至少不是学生个人问题。也许,真的有个把“捣蛋的”学生,就像教师的笔筒还真有一支漏墨了。但是,教师的那支笔也是由于没有正确插入笔筒,以致笔尖朝下容易漏墨,如果所有笔尖都朝上,就不至于有漏墨的笔,哪怕质量并不好的笔,一些表现不好的学生,也许是班级的氛围和文化存在问题导致的。
基层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不漠视小事,只有坚持把小事做细、做好、做到位,只有这样才不会误大事。同时,还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抓实干、严机细管,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把组织托付的事情想细、抓细、做细。
合江县五通镇中心校 李清海
基层干部工作中的“漏墨”现象
2018-11-29 11:21:33
基层干部就是“雕刻家”,充分展现干部的聪明才智,提高执政为民的水平。要有一种对工作细心、持之以恒;对业务一丝不苟。
正如教师在办公桌前批改作业,取出一支红笔,谁知。这支笔让教师双手沾满了墨水,显然取用了一支有问题的红水笔,于是把它扔了,心想反正不值几个钱。挟上另一支,又是一手鲜红,再一次扔掉,内心于是颇为郁闷。
洗手时不得不想:“红笔怎么都漏墨?”把笔简中所有的笔取出来,发现大多数的笔朝下的一端都沾上了红墨水。原来,笔筒底端有一摊墨水。显然笔筒中的一支笔是罪魁祸首,它的墨水漏进了笔筒,污染了所有的笔端。于是,教师心平气和地把才扔掉的两支笔捡了回来,洗净并安放到整理好的笔筒里。
班主任经常发现有的学生不做作业、做坏事、打架等,是个“坏”学生,就像教师取用第一支笔。没有耐性的班主任,往往轻率地把这些学生抛弃了、不重用、不教育,让他们放任,就像教师一样把第一支笔扔进了垃圾桶,反正不是骨干,就像教师扔的笔“不值几个钱”。实际的班级管理中,教师们也会发现有少数学生都是“坏学生”,班主任们恨不得都把他们都开除了,由于学校不容许这样,就忍了,将就着。我倒建议班主任们借纠错的机会好好总结一下,多问几个为什么。
学生都那么“坏”?问题在学生吗?就像发现两支笔都漏墨,追究下来是笔筒底部有一摊墨水。班级的那一摊水是什么?可能是班级管理有问题,如具体的管理制度、或者是学生思想工作没做到位,或者是学生家庭出现问题,或者是同学之间出现问题,或者是班主任方法出现问题。导致学生没有热情做一个好学生。一句话,至少不是学生个人问题。也许,真的有个把“捣蛋的”学生,就像教师的笔筒还真有一支漏墨了。但是,教师的那支笔也是由于没有正确插入笔筒,以致笔尖朝下容易漏墨,如果所有笔尖都朝上,就不至于有漏墨的笔,哪怕质量并不好的笔,一些表现不好的学生,也许是班级的氛围和文化存在问题导致的。
基层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不漠视小事,只有坚持把小事做细、做好、做到位,只有这样才不会误大事。同时,还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抓实干、严机细管,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把组织托付的事情想细、抓细、做细。
合江县五通镇中心校 李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