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理想看待“消费降级”

    2018-08-30 10:37:19

    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8万亿元,尽管同比增长了9.4%,但增速却创下了15年来的最低点,而且除了3月,其余月份增速都降到了10%以下,消费降级的结论似乎已被坐实。(8月27日中国经济网财经消费版)
    2018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发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下降,同时市场上方便面、榨菜、二锅头等低价实用商品销量上升。于是有人发表高论,说这是消费降级,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经济形势的趋紧,一些人缺钱,只好减少消费,吃的也差了,从而在社会上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形势的担忧。
    对于“消费降级’的论断我们应该理性看待,一方面我们从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数据了解到,中国普通民众在看电影、出门旅游、美容、健身都较同期有了较大的增长,这明显是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的结论相违背。另一方面对于中国贫穷地方来说,方便面,榨菜,二锅头的销量的增加,反而证明了当地民众的消费的升级。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快消品的企业对于自身品牌的建设和投入资本,创新工艺,从而获得消费着认可,销量的上升。例如,榨菜中佼佼者“乌江榨菜”,顺鑫农业的白酒等。看出“消费降级”只是一些人的主观的偏见,而错误得出的论断。
    在一线城市的房租还在飞涨,二三线城市房价也在上涨,城市中的人们的生活压力还在增加,因此论断,他们穷的只有大量购买方便面,榨菜,还有心情喝点小酒,这与实际情况也不相符合。读者朋友们也关注一下自身周围,看看假期中朋友圈里有多少人在秀旅游照片,美食。想想自己也有多长得时间没有吃过方便面和榨菜。
    消费降级的论断资金还在网络上盛行,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再次呼吁大家理性看待消费降级,不要人云亦云。简言之,。在某种程度上,消费降级论是一种“贩卖焦虑”,它缺乏客观理性,试图加剧“紧张氛围”博眼球。
    (参宝镇 胡劲松)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理想看待“消费降级”

    2018-08-30 10:37:19

    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8万亿元,尽管同比增长了9.4%,但增速却创下了15年来的最低点,而且除了3月,其余月份增速都降到了10%以下,消费降级的结论似乎已被坐实。(8月27日中国经济网财经消费版)
    2018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发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下降,同时市场上方便面、榨菜、二锅头等低价实用商品销量上升。于是有人发表高论,说这是消费降级,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经济形势的趋紧,一些人缺钱,只好减少消费,吃的也差了,从而在社会上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形势的担忧。
    对于“消费降级’的论断我们应该理性看待,一方面我们从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数据了解到,中国普通民众在看电影、出门旅游、美容、健身都较同期有了较大的增长,这明显是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的结论相违背。另一方面对于中国贫穷地方来说,方便面,榨菜,二锅头的销量的增加,反而证明了当地民众的消费的升级。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快消品的企业对于自身品牌的建设和投入资本,创新工艺,从而获得消费着认可,销量的上升。例如,榨菜中佼佼者“乌江榨菜”,顺鑫农业的白酒等。看出“消费降级”只是一些人的主观的偏见,而错误得出的论断。
    在一线城市的房租还在飞涨,二三线城市房价也在上涨,城市中的人们的生活压力还在增加,因此论断,他们穷的只有大量购买方便面,榨菜,还有心情喝点小酒,这与实际情况也不相符合。读者朋友们也关注一下自身周围,看看假期中朋友圈里有多少人在秀旅游照片,美食。想想自己也有多长得时间没有吃过方便面和榨菜。
    消费降级的论断资金还在网络上盛行,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再次呼吁大家理性看待消费降级,不要人云亦云。简言之,。在某种程度上,消费降级论是一种“贩卖焦虑”,它缺乏客观理性,试图加剧“紧张氛围”博眼球。
    (参宝镇 胡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