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乡村建设需要乡村味儿

    2018-08-20 17:37:43

    乡村有着与城市不同的特点,不能想当然地用城市思维去谋划乡村发展、设计乡村未来。近年来,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成为了社会热点。继承发扬乡村传统文化、留住村落风貌、扶贫攻坚等社会活动的广泛开展,让乡村的振兴之梦一步步成为现实。但在促进乡村发展过程中,盲目照搬城市发展模式,可能会事倍功半。(8月12日《人民日报》)
    城市现代化建筑固然美观,但不可盲目照搬。近年来,乡村建设事业中,屡屡出现地方建设偏离主轨的现象。部分村庄利用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大兴,建大公园、大广场、门楼等“面子工程”。如土木南安市某村修建大公园、顺昌县某村村口填塘改建草皮大公园、龙文区某历史文化名村修建现代化大广场、周宁县某村建设高空景观栈道等等。崎岖朴实的青石板路被冷冰冰的水泥覆盖,展现丰收成果的晒场换成了实用性不强的大广场,堂前屋后那枝繁叶茂的树木遭受园林式的修剪。这些乡村的建设并不是完全错误,但其照搬城市建设模式的过程中,往往脱离乡村实际、破坏了乡村本来的自然风貌和文化积淀,并且忽略此等建设对人民生活环境和生态的影响,此类设施大多在乡村实用性不强且后期的维护工作也十分艰难。
    留住乡村本来面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福建省的乡村建设工作明文要求“要注重保留村庄原始风貌,保持原有道路、排水沟渠线型,不大面积平整场地,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整治环境。要保护好村落周边的山、水、田、林、园、塘等自然资源”。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的建设工作,都不应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推山削坡、填塘填湖等行为在破坏生态的同时也留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部分村庄将承载着几辈人记忆的古老祠堂、宗庙等古朴建筑抹上水泥甚至铺上瓷砖,乡愁无处安放;将捣衣淘菜的自然驳岸覆以水泥,最终却硬化过度,形成隐患。村庄是很多人生长的地方,乡村的发展建设,应该是让人们记忆中的美好在现代化时代中依然鲜活,或是祠堂里悠悠的香火,或是斑驳的青青石板,或是袅袅炊烟,或是远山的青葱在白色雨幕中朦胧,或是菜畦中灿烂开放的菜花。乡愁在村庄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中,那些最精华的情感,应在乡村建设中得到镜像保护、修缮,而不是随意地用水泥包装。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推动乡村振兴。乡村作为我国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关键领域,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实现乡村的繁荣与复兴。乡村的建设,应以人为本,站在乡村中百姓的立场,而不是盲目攀比招标。村中有能人巧匠,就让他们发挥自家手艺,同时输入恰当的现代化,用传统和现代文化共同维护家园,让乡村文化更具生命力。乡村建设,不应将城市的发展模式强行代入,留得住乡愁的建设才是利民惠民的好建设。
    (文/纳溪区 张泸川)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乡村建设需要乡村味儿

    2018-08-20 17:37:43

    乡村有着与城市不同的特点,不能想当然地用城市思维去谋划乡村发展、设计乡村未来。近年来,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成为了社会热点。继承发扬乡村传统文化、留住村落风貌、扶贫攻坚等社会活动的广泛开展,让乡村的振兴之梦一步步成为现实。但在促进乡村发展过程中,盲目照搬城市发展模式,可能会事倍功半。(8月12日《人民日报》)
    城市现代化建筑固然美观,但不可盲目照搬。近年来,乡村建设事业中,屡屡出现地方建设偏离主轨的现象。部分村庄利用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大兴,建大公园、大广场、门楼等“面子工程”。如土木南安市某村修建大公园、顺昌县某村村口填塘改建草皮大公园、龙文区某历史文化名村修建现代化大广场、周宁县某村建设高空景观栈道等等。崎岖朴实的青石板路被冷冰冰的水泥覆盖,展现丰收成果的晒场换成了实用性不强的大广场,堂前屋后那枝繁叶茂的树木遭受园林式的修剪。这些乡村的建设并不是完全错误,但其照搬城市建设模式的过程中,往往脱离乡村实际、破坏了乡村本来的自然风貌和文化积淀,并且忽略此等建设对人民生活环境和生态的影响,此类设施大多在乡村实用性不强且后期的维护工作也十分艰难。
    留住乡村本来面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福建省的乡村建设工作明文要求“要注重保留村庄原始风貌,保持原有道路、排水沟渠线型,不大面积平整场地,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整治环境。要保护好村落周边的山、水、田、林、园、塘等自然资源”。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的建设工作,都不应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推山削坡、填塘填湖等行为在破坏生态的同时也留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部分村庄将承载着几辈人记忆的古老祠堂、宗庙等古朴建筑抹上水泥甚至铺上瓷砖,乡愁无处安放;将捣衣淘菜的自然驳岸覆以水泥,最终却硬化过度,形成隐患。村庄是很多人生长的地方,乡村的发展建设,应该是让人们记忆中的美好在现代化时代中依然鲜活,或是祠堂里悠悠的香火,或是斑驳的青青石板,或是袅袅炊烟,或是远山的青葱在白色雨幕中朦胧,或是菜畦中灿烂开放的菜花。乡愁在村庄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中,那些最精华的情感,应在乡村建设中得到镜像保护、修缮,而不是随意地用水泥包装。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推动乡村振兴。乡村作为我国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关键领域,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实现乡村的繁荣与复兴。乡村的建设,应以人为本,站在乡村中百姓的立场,而不是盲目攀比招标。村中有能人巧匠,就让他们发挥自家手艺,同时输入恰当的现代化,用传统和现代文化共同维护家园,让乡村文化更具生命力。乡村建设,不应将城市的发展模式强行代入,留得住乡愁的建设才是利民惠民的好建设。
    (文/纳溪区 张泸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