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先生”致敬
2018-04-03 14:41:09
“教师是我最在意的身份。”钟扬说,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全心浇灌就会开出希望之花。这些年,除了为国家收集植物种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3月26日,人民日报)
先生,在古代是对老师的一种尊称,而如今却已成为人们对成年男性的一种普通称呼,当然极少数当代大家也能当得起“先生”之称,如杨绛先生。钟扬教授自然也在其列,这是对一个醉心于“选种”的老师最好的褒奖。不管是4000多万颗种子还是学生这一颗颗“种子”,钟扬先生都在其中倾注了太多的心血,这是一个把“种子”的“培育”看得比自己还重的“先生”。对于这样的一位“先生”,我们有理由不向他起立致敬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韩愈先生的追求,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如果要达到韩愈先生所推崇的这一境界,这或许已经成为一种传说,但是今时今日的钟扬“先生”却让人们看到了“师者”的光辉。我们都在赞颂钟扬先生的“种子精神”,而在笔者看来,“种子精神”里我们更应该去赞颂“先生”发掘学生“种子”的成果,这是对一名“师者”最大的尊重和褒奖。
对于一个致力于在少数民族中“选苗”“育苗”的老师,16年来钟扬先生在不断丰富着自己种质资源库的同时,更是致力于把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如今钟扬先生培养的少数民族学生已遍布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云南等西部省份,不少已成长为科研带头人,这或许才是先生对自己的“种子”事业最骄傲的地方吧,这是一个把“师者”作为理想的“先生”的追求。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当代人对老师的理解,也可以看作是现代人对几千年中国教育的深刻总结。“教师是我最在意的身份”,钟扬先生是这样说的,更是用行动证明他无愧于“先生”之名。作为一名拥有300余项学术成果的教授,先生的学问之高勿需赘言,而遇到艰难险阻每每身先士卒以身涉险为学生探路的精神无不为学生们树立了一座精神的丰碑。言传身教,这是一名“先生”留给学生们的最宝贵遗产。我们常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满天下”,相信这也是对钟扬先生一生最好的总结。
当钟扬先生的骨灰洒向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水时,这位干工作废寝忘食的先生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融入大地,滋润万物。也许先生希望能够一直像江水这样为祖国的事业“奔腾”下去吧,这个至死都要在青藏高原“永生”的男人或许希望注视着也保佑着他的弟子们继续他未竟的事业——为后人做个“探路者”吧。相信时刻有着先生陪伴和“督促”的弟子们一定会把这条道路走得更宽、更远、更长。所以我们一定要向“先生”致敬,向大师致敬!
作者:税茂林
向“先生”致敬
2018-04-03 14:41:09
“教师是我最在意的身份。”钟扬说,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全心浇灌就会开出希望之花。这些年,除了为国家收集植物种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3月26日,人民日报)
先生,在古代是对老师的一种尊称,而如今却已成为人们对成年男性的一种普通称呼,当然极少数当代大家也能当得起“先生”之称,如杨绛先生。钟扬教授自然也在其列,这是对一个醉心于“选种”的老师最好的褒奖。不管是4000多万颗种子还是学生这一颗颗“种子”,钟扬先生都在其中倾注了太多的心血,这是一个把“种子”的“培育”看得比自己还重的“先生”。对于这样的一位“先生”,我们有理由不向他起立致敬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韩愈先生的追求,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如果要达到韩愈先生所推崇的这一境界,这或许已经成为一种传说,但是今时今日的钟扬“先生”却让人们看到了“师者”的光辉。我们都在赞颂钟扬先生的“种子精神”,而在笔者看来,“种子精神”里我们更应该去赞颂“先生”发掘学生“种子”的成果,这是对一名“师者”最大的尊重和褒奖。
对于一个致力于在少数民族中“选苗”“育苗”的老师,16年来钟扬先生在不断丰富着自己种质资源库的同时,更是致力于把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如今钟扬先生培养的少数民族学生已遍布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云南等西部省份,不少已成长为科研带头人,这或许才是先生对自己的“种子”事业最骄傲的地方吧,这是一个把“师者”作为理想的“先生”的追求。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当代人对老师的理解,也可以看作是现代人对几千年中国教育的深刻总结。“教师是我最在意的身份”,钟扬先生是这样说的,更是用行动证明他无愧于“先生”之名。作为一名拥有300余项学术成果的教授,先生的学问之高勿需赘言,而遇到艰难险阻每每身先士卒以身涉险为学生探路的精神无不为学生们树立了一座精神的丰碑。言传身教,这是一名“先生”留给学生们的最宝贵遗产。我们常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满天下”,相信这也是对钟扬先生一生最好的总结。
当钟扬先生的骨灰洒向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水时,这位干工作废寝忘食的先生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融入大地,滋润万物。也许先生希望能够一直像江水这样为祖国的事业“奔腾”下去吧,这个至死都要在青藏高原“永生”的男人或许希望注视着也保佑着他的弟子们继续他未竟的事业——为后人做个“探路者”吧。相信时刻有着先生陪伴和“督促”的弟子们一定会把这条道路走得更宽、更远、更长。所以我们一定要向“先生”致敬,向大师致敬!
作者:税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