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5 14:21:01
70多年前,烽火连天,电波“嘀嘀”,党中央在河北西柏坡村指挥“三大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今年清明时节,许多人来到滹沱河畔的西柏坡,昔日电波穿越时空激荡回响。小山村是一部“巨著”,从中可以读出苦难到辉煌的奋斗史诗,照亮新时代的“赶考”征程。(4月11日,人民日报)
西柏坡是红色精神的领地。西柏坡村73岁的党员闫青海回忆,自己两岁时得了一场病,因家里穷,看治不好了,家人把他放在门口的碾盘上。当时被董必武夫妇发现,把他送到部队卫生所,救回了他的命,这是党关心百姓的鱼水情;“最后的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是西柏坡人民奉献的真实写照;我国著名的“三大战役”是在这里指挥取得决定性胜利;“‘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要义之一,越是接连取得胜利时,越要保持清醒。”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谆谆告诫: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历史照鉴未来,红色精神时时激发着奋进新时代的力量。
艰苦创业脱贫致富是西柏坡人红色精神的再传承。村里“地标式”宾馆是一位大娘靠卖鸡换来的2.8元起家建成的。1990年前后,传承着老区人能吃苦的韩花珍忍痛卖掉一只公鸡换来2.8元,置办烧水铁壶、瓷碗。在乡邻疑惑的眼光里,她推着小推车“练摊”,风里来雨里去,她成为小山村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太行山深处的西柏坡曾长期被贫困“缠绕”,一个茶水摊激活了闭塞的柏坡岭。许多村民不等不靠,纷纷摆摊设点,粗糙的双手勤扒苦做,改善生活。随着改革的春风,西柏坡人搭乘红色旅游的快车,家家户户吃上旅游饭。全村的“农家院”发展到20户左右。周边村民近水楼台“齐”得月,一起发家。当年,党中央在土坯房指挥“三大战役”。如今,西柏坡村全部建成美观坚固的钢混房、小楼。2011年西柏坡高速开通,2018年“电波”再度传喜讯,平山脱贫攻坚战告捷,西柏坡甩掉戴了32年的贫困帽!
追梦时代,创新转型蹚出新路,是西柏坡红色精神的接续篇。梁家沟有80多户村民,过去散居山岭,生活不便。拆旧村、建新居,2009年村里请专业机构规划,统一建房,集中居住,改善基础设施。如今距离西柏坡景区1公里,有片整齐的新民居——梁家沟,是昔日封闭的小山村勇于求新,转型升级,闯出的新路子。建设过程颇艰辛,新村图纸出来,无钱,村主任韩志平拿出1万元,和党员、村干部凑齐20万元启动资金,带头盖新房。为鼓励建新房,村里承诺为搬迁户每人补助5000元。一栋接一栋,一个全新的居民区赫然出现在柏坡岭下。引公司、建小镇、搞旅游……新业态,新模式,从西柏坡到梁家沟,一批村庄依托红色旅游等脱贫致富。去年平山县旅游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3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82元,同比增长10%。
当年的西柏坡,如今的新时代,红色精神再飞扬,站在高高的柏坡岭上,且听祖国大地耳边飞来嘹亮的歌声: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新征程,“电波”紧,“赶考”急,日新月异助梦飞!
(文/凤鸣中学 山凤)
2019-04-15 14:21:01
70多年前,烽火连天,电波“嘀嘀”,党中央在河北西柏坡村指挥“三大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今年清明时节,许多人来到滹沱河畔的西柏坡,昔日电波穿越时空激荡回响。小山村是一部“巨著”,从中可以读出苦难到辉煌的奋斗史诗,照亮新时代的“赶考”征程。(4月11日,人民日报)
西柏坡是红色精神的领地。西柏坡村73岁的党员闫青海回忆,自己两岁时得了一场病,因家里穷,看治不好了,家人把他放在门口的碾盘上。当时被董必武夫妇发现,把他送到部队卫生所,救回了他的命,这是党关心百姓的鱼水情;“最后的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是西柏坡人民奉献的真实写照;我国著名的“三大战役”是在这里指挥取得决定性胜利;“‘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要义之一,越是接连取得胜利时,越要保持清醒。”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谆谆告诫: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历史照鉴未来,红色精神时时激发着奋进新时代的力量。
艰苦创业脱贫致富是西柏坡人红色精神的再传承。村里“地标式”宾馆是一位大娘靠卖鸡换来的2.8元起家建成的。1990年前后,传承着老区人能吃苦的韩花珍忍痛卖掉一只公鸡换来2.8元,置办烧水铁壶、瓷碗。在乡邻疑惑的眼光里,她推着小推车“练摊”,风里来雨里去,她成为小山村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太行山深处的西柏坡曾长期被贫困“缠绕”,一个茶水摊激活了闭塞的柏坡岭。许多村民不等不靠,纷纷摆摊设点,粗糙的双手勤扒苦做,改善生活。随着改革的春风,西柏坡人搭乘红色旅游的快车,家家户户吃上旅游饭。全村的“农家院”发展到20户左右。周边村民近水楼台“齐”得月,一起发家。当年,党中央在土坯房指挥“三大战役”。如今,西柏坡村全部建成美观坚固的钢混房、小楼。2011年西柏坡高速开通,2018年“电波”再度传喜讯,平山脱贫攻坚战告捷,西柏坡甩掉戴了32年的贫困帽!
追梦时代,创新转型蹚出新路,是西柏坡红色精神的接续篇。梁家沟有80多户村民,过去散居山岭,生活不便。拆旧村、建新居,2009年村里请专业机构规划,统一建房,集中居住,改善基础设施。如今距离西柏坡景区1公里,有片整齐的新民居——梁家沟,是昔日封闭的小山村勇于求新,转型升级,闯出的新路子。建设过程颇艰辛,新村图纸出来,无钱,村主任韩志平拿出1万元,和党员、村干部凑齐20万元启动资金,带头盖新房。为鼓励建新房,村里承诺为搬迁户每人补助5000元。一栋接一栋,一个全新的居民区赫然出现在柏坡岭下。引公司、建小镇、搞旅游……新业态,新模式,从西柏坡到梁家沟,一批村庄依托红色旅游等脱贫致富。去年平山县旅游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3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82元,同比增长10%。
当年的西柏坡,如今的新时代,红色精神再飞扬,站在高高的柏坡岭上,且听祖国大地耳边飞来嘹亮的歌声: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新征程,“电波”紧,“赶考”急,日新月异助梦飞!
(文/凤鸣中学 山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