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三门干部”要不得

    2019-07-15 15:32:31

    部分公务员从家门到校门,毕业后直接进了机关门,其间又缺少基层历练,缺乏实践经验,被群众称为“三门干部”。不少“三门干部”由上级部门直接调任基层,但因工作方式不当、经验不足,常常遭遇群众质疑和非议。有的群众甚至直呼:“三门干部”干工作,实在受不了。(7月12日 《半月谈》)

      年轻干部普遍具有学历文凭高、电脑科技操作好、新事物接受能力强、素质和潜能俱佳等优点,但也存在基层历练少、吃不得苦、经验缺乏等缺点,被笑称为家门、校门、机关门“三门干部”。由于缺乏社会实践和磨炼,只了解书房里的情况、上边的情况,不大熟悉基层,基本不懂群众,以至于出台相关政策时,不接地气,易脱离实际,操作性不强;会加大领导机关脱离基层、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危险。

      在校园学好了专业课,在工作中还要补上“实践课”。针对“三门干部”,尤其是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要及时送到基层“蹲蹲苗”,让“三门干部”多面对面和群众打交道。“只有真正‘沉’下去,才能真正全方位地提升个人能力。”

      全方位历练,为“三门干部”补课。要多学习。要注意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坚持向书本学,向群众学,向实践学,不断自我“充电”,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才能利其器、善其事。要多实践,要自觉撇弃机关衙门作风,改变跑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调研方式,多潜水深入基层,多戴草帽融入群众中,切实沉下去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知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要多锻炼,应主动请缨到项目建设一线、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条件艰苦地方挂职锻炼,在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上经受风吹雨打,从而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提高本领。(甘雨镇 余浩)

      作者:甘雨镇 余浩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三门干部”要不得

    2019-07-15 15:32:31

    部分公务员从家门到校门,毕业后直接进了机关门,其间又缺少基层历练,缺乏实践经验,被群众称为“三门干部”。不少“三门干部”由上级部门直接调任基层,但因工作方式不当、经验不足,常常遭遇群众质疑和非议。有的群众甚至直呼:“三门干部”干工作,实在受不了。(7月12日 《半月谈》)

      年轻干部普遍具有学历文凭高、电脑科技操作好、新事物接受能力强、素质和潜能俱佳等优点,但也存在基层历练少、吃不得苦、经验缺乏等缺点,被笑称为家门、校门、机关门“三门干部”。由于缺乏社会实践和磨炼,只了解书房里的情况、上边的情况,不大熟悉基层,基本不懂群众,以至于出台相关政策时,不接地气,易脱离实际,操作性不强;会加大领导机关脱离基层、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危险。

      在校园学好了专业课,在工作中还要补上“实践课”。针对“三门干部”,尤其是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要及时送到基层“蹲蹲苗”,让“三门干部”多面对面和群众打交道。“只有真正‘沉’下去,才能真正全方位地提升个人能力。”

      全方位历练,为“三门干部”补课。要多学习。要注意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坚持向书本学,向群众学,向实践学,不断自我“充电”,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才能利其器、善其事。要多实践,要自觉撇弃机关衙门作风,改变跑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调研方式,多潜水深入基层,多戴草帽融入群众中,切实沉下去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知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要多锻炼,应主动请缨到项目建设一线、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条件艰苦地方挂职锻炼,在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上经受风吹雨打,从而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提高本领。(甘雨镇 余浩)

      作者:甘雨镇 余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