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吃空饷是不可碰触的纪律红线

    2019-10-11 16:42:42

    “吃空饷”?当然不可以。近期,厦门市海沧区纪委监委查处了一起变异的“吃空饷”事件,并将其作为村居裁撤冗员的切入点。(摘自:2019年9月25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19年3月区纪委监委信访室收到的一封举报信,内容直指海沧街道海沧社区民兵营长颜某雄吃空饷问题。收到举报信后,区信访室迅速组成调查小组展开调查。经调查情况属实,要求民兵营长的4800元补贴退缴回了社区账户。海沧社区还针对社区工作人员聘用情况开展自查自改,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岗位梳理,重新定岗定责,并经两委会研究、居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取消了7个冗余岗位,解聘(含调整)12人次,一年减少1万元的村(居)财政支出,进一步规范了社区人、财的日常管理。教训十分深刻,警钟尤需长鸣!

      “吃空饷”是对公共财政资金的蓄意贪占,损害社会公平,损害党和政府形象,人民群众深恶痛绝。按理说“吃空饷”人员所在部门的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人事状况最清楚,但是对此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没有及时报告,不敢及时纠正,将国家财产当作“顺水人情”。因此,有的干部亲属进入镇机关工作后并没有遵章守纪、正常上班,而是无故旷工、迟到早退甚至不上班“吃空饷”。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把党纪国法当成儿戏,随意碰触纪律红线。

      在“吃空饷”这种顽疾的背后,往往存在着利益黑幕,归根到底就是一些单位在编制、人事、财经等管理工作中存在不严不实的作风问题。要杜绝“吃空饷”,关键还在于“对症下药”,完善编制管理,提高制度执行力上下功夫,从根子上铲除其产生的土壤。公共部门的编制规划、编制使用,以及员工的录用、升迁、离岗离职等情况,都有必要向社会公开,治理“吃空饷”问题的关键,是要对权力进行严格的约束和有效的监督。一方面,行政领导机关要增强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有效管理,从严管理,杜绝人浮于事,消除“吃空饷”的寄生土壤;另一方面,要遏制“吃空饷”,不能靠运动式的清理和整顿,而要有强化督查力度,利用多种形式监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将权力置于阳光下,体制内要加大人事、财务等日常监管,健全病假、事假等请假制度和流程,公布请假者的情况,实现人事管理的公开透明,让单位工作人员做到心中有数。纪委作为检查委员,要发挥角色的作用,对单位工作人员工作休息情况进行时时跟踪,让蠢蠢欲动者无可乘之机。还要顺应“互联网+”时代的趋势,通过网络或公开栏公开工作人员的情况,接受群众的监督。才能有效杜绝此类现象发生。既要让“吃空饷”者“吃不了”, 还应追究单位及主管领导的责任,并把行政问责上升至法律层面。

      遏制吃空饷行为任重道远,除了细化制度,强化管理,还要公职人员自省自纠,心中要知晓“吃空饷”是不可碰触的纪律红线,要多管齐下,才能彻底清理“吃空饷”的毒瘤,还社会一片公开透明、公平正义的净土。(佛荫镇 李美)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吃空饷是不可碰触的纪律红线

    2019-10-11 16:42:42

    “吃空饷”?当然不可以。近期,厦门市海沧区纪委监委查处了一起变异的“吃空饷”事件,并将其作为村居裁撤冗员的切入点。(摘自:2019年9月25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19年3月区纪委监委信访室收到的一封举报信,内容直指海沧街道海沧社区民兵营长颜某雄吃空饷问题。收到举报信后,区信访室迅速组成调查小组展开调查。经调查情况属实,要求民兵营长的4800元补贴退缴回了社区账户。海沧社区还针对社区工作人员聘用情况开展自查自改,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岗位梳理,重新定岗定责,并经两委会研究、居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取消了7个冗余岗位,解聘(含调整)12人次,一年减少1万元的村(居)财政支出,进一步规范了社区人、财的日常管理。教训十分深刻,警钟尤需长鸣!

      “吃空饷”是对公共财政资金的蓄意贪占,损害社会公平,损害党和政府形象,人民群众深恶痛绝。按理说“吃空饷”人员所在部门的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人事状况最清楚,但是对此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没有及时报告,不敢及时纠正,将国家财产当作“顺水人情”。因此,有的干部亲属进入镇机关工作后并没有遵章守纪、正常上班,而是无故旷工、迟到早退甚至不上班“吃空饷”。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把党纪国法当成儿戏,随意碰触纪律红线。

      在“吃空饷”这种顽疾的背后,往往存在着利益黑幕,归根到底就是一些单位在编制、人事、财经等管理工作中存在不严不实的作风问题。要杜绝“吃空饷”,关键还在于“对症下药”,完善编制管理,提高制度执行力上下功夫,从根子上铲除其产生的土壤。公共部门的编制规划、编制使用,以及员工的录用、升迁、离岗离职等情况,都有必要向社会公开,治理“吃空饷”问题的关键,是要对权力进行严格的约束和有效的监督。一方面,行政领导机关要增强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有效管理,从严管理,杜绝人浮于事,消除“吃空饷”的寄生土壤;另一方面,要遏制“吃空饷”,不能靠运动式的清理和整顿,而要有强化督查力度,利用多种形式监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将权力置于阳光下,体制内要加大人事、财务等日常监管,健全病假、事假等请假制度和流程,公布请假者的情况,实现人事管理的公开透明,让单位工作人员做到心中有数。纪委作为检查委员,要发挥角色的作用,对单位工作人员工作休息情况进行时时跟踪,让蠢蠢欲动者无可乘之机。还要顺应“互联网+”时代的趋势,通过网络或公开栏公开工作人员的情况,接受群众的监督。才能有效杜绝此类现象发生。既要让“吃空饷”者“吃不了”, 还应追究单位及主管领导的责任,并把行政问责上升至法律层面。

      遏制吃空饷行为任重道远,除了细化制度,强化管理,还要公职人员自省自纠,心中要知晓“吃空饷”是不可碰触的纪律红线,要多管齐下,才能彻底清理“吃空饷”的毒瘤,还社会一片公开透明、公平正义的净土。(佛荫镇 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