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智能终端”究竟方便了谁?
2018-05-17 12:05:11
《解放日报》的微信公众号最近刊发了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位基层干部在微信中描述了其沦为“微信工作群奴”的状态:多个部门的微信工作群每日必报到并传报相关材料;他的“副包”(即包村工作副手),每次出门要带五部工作手机,里面是各部门不同的工作系统要填报,所有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5月16日 人民网)
当笔者看到这篇文章时颇有感触,现目前,基层干部的确手握几部手机,妇女主任搞计生统计有手机、扶贫干部下村帮扶有手机、“第一书记”进村走访有手机、统计员开展信息普查有手机、交建干部采集通村通社公路线路有手机……不仅是手机多,而且各种微信公众号、工作APP层出不穷,各级各部门都在下达通知,要求基层干部关注公众号、下载安装APP。大部分基层干部为了应付检查,匆匆忙忙关注或安装,等待经办人员登记造册上报后,又迅速地取关或卸载。即使没有取消,也是手机上的一个“黑名单”,平时根本不会去关注,公众号和APP成了一个摆设,成了一个累赘。太多的所谓“智能终端”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叫苦不迭,真不知这些“智能终端”究竟方便了谁?
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的应用,本身是大势所趋,是党政机关积极融入信息时代、融入社会群体的表现,但是现在撒网似的铺开,未免显得杂乱无章,笔者认为,应该规范“智能终端”的管理使用。一是整合在同一个“终端”。确保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比如现在每个区县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新闻发布微信平台,那么就可以利用这个现有平台,开辟不同的专栏和板块,发布各职能部门的信息。一方面利于对发布信息审核把关,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各级的负担。二是限定使用范围。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使用对象,避免为了追求点击量和关注度而盲目地铺摊子。比如有的党建工作“智能终端”,就只适用于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而农村在家党员以老年居多,大多数不会使用,也没有智能手机,那就不能强加任务。有的业务型APP,仅仅让经办人员安装使用即可,没有必要规定人人安装。
希望各级各部门能够引起高度重视,尽快地研究和出台手机“智能终端”管理使用办法,将这条新兴的路径引向正规、引向规范、引向长远。
作者:毕钰捷
手机“智能终端”究竟方便了谁?
2018-05-17 12:05:11
《解放日报》的微信公众号最近刊发了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位基层干部在微信中描述了其沦为“微信工作群奴”的状态:多个部门的微信工作群每日必报到并传报相关材料;他的“副包”(即包村工作副手),每次出门要带五部工作手机,里面是各部门不同的工作系统要填报,所有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5月16日 人民网)
当笔者看到这篇文章时颇有感触,现目前,基层干部的确手握几部手机,妇女主任搞计生统计有手机、扶贫干部下村帮扶有手机、“第一书记”进村走访有手机、统计员开展信息普查有手机、交建干部采集通村通社公路线路有手机……不仅是手机多,而且各种微信公众号、工作APP层出不穷,各级各部门都在下达通知,要求基层干部关注公众号、下载安装APP。大部分基层干部为了应付检查,匆匆忙忙关注或安装,等待经办人员登记造册上报后,又迅速地取关或卸载。即使没有取消,也是手机上的一个“黑名单”,平时根本不会去关注,公众号和APP成了一个摆设,成了一个累赘。太多的所谓“智能终端”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叫苦不迭,真不知这些“智能终端”究竟方便了谁?
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的应用,本身是大势所趋,是党政机关积极融入信息时代、融入社会群体的表现,但是现在撒网似的铺开,未免显得杂乱无章,笔者认为,应该规范“智能终端”的管理使用。一是整合在同一个“终端”。确保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比如现在每个区县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新闻发布微信平台,那么就可以利用这个现有平台,开辟不同的专栏和板块,发布各职能部门的信息。一方面利于对发布信息审核把关,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各级的负担。二是限定使用范围。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使用对象,避免为了追求点击量和关注度而盲目地铺摊子。比如有的党建工作“智能终端”,就只适用于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而农村在家党员以老年居多,大多数不会使用,也没有智能手机,那就不能强加任务。有的业务型APP,仅仅让经办人员安装使用即可,没有必要规定人人安装。
希望各级各部门能够引起高度重视,尽快地研究和出台手机“智能终端”管理使用办法,将这条新兴的路径引向正规、引向规范、引向长远。
作者:毕钰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