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量服” 让苟长富成创业致富带头人
2018-05-17 12:09:26
春天,万物复苏,春暖花开,蜂飞蝶舞,气象万千,草木葱茏,一片勃勃生机;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千年不变的传统农耕文化,孕育着人们无限的憧憬和美好的期盼,没有春天的播种,夏天的耕耘,那有秋天的收获。一分播种一分希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分播种耕耘劳作,将收获十倍、百倍的丰收成果。残疾人“量服”工作只要播下希望的种子,勤于耕耘,就能收获丰硕的成果。
合江县实录镇觉悟村六社一个小地名叫土地沟的地方,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田野上,一位相貌平平,身高仅1.55米,坚强执着的男子汉,正在自家的柚子果园忙碌着,汗水从脸颊流下,是那么的坦然和从容,他就是创业致富带头人,肢体残疾人家庭农场主---苟长富。面对我们的到来,苟长富显得有些按捺不住心里的激动,深有感触地说:“残联‘量服’服务到家,让我在创业路上长上了腾飞的翅膀”。
在镇残联领导的关心支持鼓励下,残疾人苟长富不但经商得心应手,还创办了家庭农场,“双业”并举。在凤鸣场经营商业的门市里,在真龙柚果园,在近年开垦栽植的荔枝山头上,在今年栽种的脆红李地块,在新种植的香蕉田园,在林下种植的糯玉米地行间,常常有残疾人苟长富忙碌的身影。他辛勤的耕耘着,创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创建成功了远近闻名的家庭农场,成为了残疾人创业致富带头人。把精神变为动力,把谋划变为实体,把梦想变为现实,是家庭农场主残疾人苟长富孜孜不倦的追求。苟长富是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先进代表,值得点赞。
练就坚强性格,学得农村手艺
苟长富,男,小学文化,1967年12月13日生长在合江县实录镇觉悟村六社农村家庭,地处山区,那时不通公路,一山又一山,一湾又一湾。山路弯弯路难行,泥路行走半身泥,肩挑背驼好艰辛,是当时这里的真实写照。这位朴实善良的男子在与我们摆谈起往事的时候也难免有些激动,他说:“那时,我挑着农产品到离家最近的实录场去卖,要走两个半小时,到县城也要走三个多小时,实在是太累。那能像现在,村村社社通水泥路,我们这里很多农户住在水泥公路两边,都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啊”。
当年山区的艰苦生活,繁重的劳动,虽然与同龄人相比个子偏矮的他,有坚强的性格,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从刚懂事的时候起,心中有了学点农村适用手艺谋生的念头,后来真的干起了宰杀生猪和木匠手艺,每年都有一定的收入,比起种粮食来收入要高得多,发展经济的理念在他的心里初步形成。貌不惊人的他经人介绍,居然有美丽的姑娘看上了,其实姑娘看上他的主要是手艺能谋生挣钱,1989年如愿以偿结婚,次年生育了儿子。虽然家住穷山沟,好像天上掉馅饼----幸福得来全不费攻夫,苟长富有了幸福的家庭,温暖如春,对未来充满信心。
外出务工挣钱,意外肢体致残
1993年,苟长富26岁,春节期间在摆谈中,他听到好多从外边务工经商回来过年的人讲,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外边的钱是如何的好挣,经不住诱惑,一心想争得更多的钱把家庭搞富裕的他,与本村熟人一起于当年3月来到山西省一家煤矿厂挖煤,虽然劳动强度大也辛苦,但收入还算可以,为了家庭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他无怨无悔。
1993年8月的一天,苟长富正在矿洞里挖煤作业,不幸的是运煤的斗车意外侧翻,将他的左脚压成了重伤,送到医院医治一段时间出院了,仅得到厂方赔偿2000元返家,在家1年多不能行走,突然间家里的顶梁柱压垮了,对苟长富和他的家庭都是沉重的打击。那时,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3岁幼小的儿子,妻子罗远泓一个人怎么能承当得起这重担?使他寝食难安,非常苦恼,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真是上天有眼,经过一年多的医治,苟长富终于能够勉强依靠拐杖辅助行走了,后来逐渐好转,经过镇残联经常来家进行思想开导,康复训练指导,坚持锻炼和康复,苟长富终于能够丢开拐杖单独行走从事生产生活,经鉴定办了残疾人证,从此他的小名“苟瘸子”远近都晓得。后来出乎村民意料,就是这位不起眼的“苟瘸子”,公然在老家修建起了石砖平房,受人称赞。
身残志坚经商,凤鸣兴业购房
残疾人苟长富,年青时在家干过屠宰生猪和木匠活,经常在农村走东家跑西家,也外出打过工,见识多,外表虽然憨厚,但头脑机灵,更主要是有实干精神。在他看来,肢体残疾了只是走路有点瘸,也不影响智力,不影响奋发图强的决心。他脑壳经常都在往正道上“打转转”,总觉得全家人都干农活,一年到头经济上紧巴巴的,终于有了外出做生意的念头,经多次到周边乡镇和县城考察项目、选择地点,决心已定,说干就干。
1995年,先在凤鸣场租用门市,又在工商行政管理所办理了营业执照,携妻带上5岁的儿子,前往凤鸣场的集镇上做起了肉食品加工生意。由于诚实守信用,从原材料的选购到加工各个环节,严格把关,讲究卫生,保证质量和数量,很快赢得了消费者认可,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收入也不断增加。到了1997年的时候,根本忙不过来,增加了业务,发展到自家招收10名员工就业,分店销售有8家的规模。经过几年的打拼,2001年在凤鸣镇玉皇街购买了门市和住房,现有面包车1辆、摩托车两辆,事业有一定的成就,至今每年营业收入都有10多万元。
残联“量服”助力,创办家庭农场
近来年,实录镇残疾人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在县残联精心指导下,镇残联领导和残联干部,切实开展“基础量服”、“智慧量服”、“机构量服”和“开放量服”工作,工作卓有成效,全镇涌现出了一批残疾人产业致富典型,并成功打造以残疾人苟长富为代表的产业致富带头人,带头致富,带动残疾人家庭和群众致富,是镇残联开展残疾人“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精准宣传、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成功的典范。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兼镇残疾人联合会主席李义云带领镇残联干部、村残协组织,经常深入到村、社区和残疾人的家里、田间地头调查研究,进行政策宣传、动员发动,从政策宣传入手,思想工作着手,在政府政策的扶持和残联的帮助下,很多残疾人家庭脱贫致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尤其通过对残疾人苟长富的精心指导,鼓励他以经商的资金投入到创办家庭农场取得成功,并带动残疾人家庭和群众共同发展。
残疾人致富能手苟长富走上“双业”同时发展的道路,在经营好凤鸣场商业生意的同时,大胆把经商的利润用在农村产业发展上,这是一种成功的模式。他经过深思熟虑,看好农业产业持续发展前景,最初先行先试搞起了香樟、榕树、桂花、荔枝苗等苗圃。后来决心跳出“小打小闹”圈子,扩大产业规模,开始创办家庭农场,自家出资1万元请来挖掘机挖出了一条环山产业路搞种植业开发项目,镇残联领导和村残协干部为他鼓劲加油,并为他争取到了国家残茨林改造补助资金,改造自家残茨林30多亩,2016年规范化种植荔枝、真龙柚、桔子,还流转土地种植香蕉、脆红李,林下种植糯玉米。
目前,苟长富的家庭农场有荔枝1000多株、真龙柚500多株、桔子400多株、香蕉400多株、脆红李200多株,种植面积100余亩,总投资近100万元。他总觉得自家的山地、林地、土地开发还不满足,于是,从2017年起对周围外出务工经商村民闲置的土地进行流转,计划用于继续发展香蕉和名优晚熟荔枝品种,因为他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已经尝到了“甜头”。
2017年,苟长富“双业”总收入达16万元,其中:商业12万元,柚子3万元,荔枝1万元,农业产业规模发展经济效益初见成效。目前,在凤鸣场经商和在实录镇觉悟村老家农业产业发展两不误,齐头并进,商业和农业产业双增收。他白天多数时间在老家经营家庭农场,晚上开车到凤鸣照管一下生意,两地间有10多公里的距离,平时交给大学生儿媳吴艳红管理。
2018年,苟长富又将迎来一个丰收年,预计总收入18万元:一是农业产业收入可达8.4万元:目前真龙柚、荔枝已挂果,其中真龙柚产量预计8吨,5万元;荔枝产量估算1吨,1万元;香蕉产量预计1吨,4000元;林下种植白色糯玉米预计4-5吨,2万元。二是凤鸣场经营商业收入可达10多万元。残疾人苟长富的商业经营和农业产业开发的理念是:以商业的原始积累资金投资农业产业、家庭农场,通过流转土地扩大生产规模,请本地剩余劳动力在自家农场务工解决劳动力缺口;再利用在城镇自家的门市和人脉资料销售自家农场的特色农产品,他的农产品不搞零敲碎卖,而是成批卖出,有方法有门道,要速度讲效益。
乡村振兴机遇,带动群众致富
在镇残联领导干部,村残协的多次宣传鼓励下,在党的十九大提出新一轮乡村振兴战略中,残疾人致富能手苟长富看到了希望,他要抓住机遇,抢得先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他常说:“大家都要想办法过上好日子,一家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幸福”。在残疾人创业致富带头人苟长富看来,幸福在哪里?在辛勤的耕耘中,在硕果垒垒收获的季节里,在带头致富带动群众致富的忙碌中,在丰收的喜悦里。
解决当地农民就业:苟长富通过创办家庭农场和新增流转土地,解决了当地张帮云、周先秀、苟昌隆、李帮珍等8人村民就近就业,其中张帮云是贫困户,这些人人平年增收6000元以上。
带领当地农户产业发展:通过传、帮、带的形式,带动了当地苟长维、陈兴权、叶跃先、李雅珍、苟长贵等20户家庭产业发展,每户发展产业10-30亩,每户至少年增收2万元以上。例如,带动了觉悟村6社社长苟长维发展产业得到群众认可,2017年苟长维被村民选举为社长;带动了残疾人陈兴权家庭产业发展,年增收3万多元;苟长有、罗庆霞等家庭近年来年增收5万元以上,其中苟长有从2016年起延伸到镇内的两马村承包了100多株荔枝树增加收入。
带动村民发展途径:一是产业发展理念宣传;二是进行技术指导;三是提供信息;四是拓展销售渠道;五是形成一定规模、特色和优势。
苟长富信念百倍,他说:“我的果树只要全部投产,每棵果树结果5斤,按每斤2元计算,以后年收入也有10余万元”。如今,他的儿子、儿媳都是大学生,儿媳吴艳红老家是河南省商丘人,结婚生育两小孩,家庭和睦,事业有成,为家庭注入了发展活力,如虎添翼,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更上一层楼。儿子去年被村民选为村干部,父子俩共商商业经营之道,共谋家庭农场发展之策,还要筹办电商,开办农家乐乡村游项目。
强化宗旨意识,提升“量服”水平
残联开展残疾人“量服”工作,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因事利导,“量体裁衣”,突出个性化。只有在“基础量服”、“智慧量服”、“智能量服”和“开放量服”上有所作为,才能创新残疾人工作模式,促进残疾人事健康发展,残疾人才能享受和感受到创新带来的成果。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残疾人“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工作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世界关注。体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向强起来迈进,见证了残疾人事业同步发展的历程。残疾人事业必须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在发展速度和质量上下功夫,需要各级残联组织和残疾人工作者开拓创新,更需要广大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的不解努力。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残疾人“量服”工作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各级残联组织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要有新思维,新方法,新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残疾人“量服”工作的创新和残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承载着千千万万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的期盼。残疾人“量服”工作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结合残疾人的合理需求,要在为提高残疾人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提升“量服”水平。
(罗志楷 杨池能)
残疾人“量服” 让苟长富成创业致富带头人
2018-05-17 12:09:26
春天,万物复苏,春暖花开,蜂飞蝶舞,气象万千,草木葱茏,一片勃勃生机;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千年不变的传统农耕文化,孕育着人们无限的憧憬和美好的期盼,没有春天的播种,夏天的耕耘,那有秋天的收获。一分播种一分希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分播种耕耘劳作,将收获十倍、百倍的丰收成果。残疾人“量服”工作只要播下希望的种子,勤于耕耘,就能收获丰硕的成果。
合江县实录镇觉悟村六社一个小地名叫土地沟的地方,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田野上,一位相貌平平,身高仅1.55米,坚强执着的男子汉,正在自家的柚子果园忙碌着,汗水从脸颊流下,是那么的坦然和从容,他就是创业致富带头人,肢体残疾人家庭农场主---苟长富。面对我们的到来,苟长富显得有些按捺不住心里的激动,深有感触地说:“残联‘量服’服务到家,让我在创业路上长上了腾飞的翅膀”。
在镇残联领导的关心支持鼓励下,残疾人苟长富不但经商得心应手,还创办了家庭农场,“双业”并举。在凤鸣场经营商业的门市里,在真龙柚果园,在近年开垦栽植的荔枝山头上,在今年栽种的脆红李地块,在新种植的香蕉田园,在林下种植的糯玉米地行间,常常有残疾人苟长富忙碌的身影。他辛勤的耕耘着,创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创建成功了远近闻名的家庭农场,成为了残疾人创业致富带头人。把精神变为动力,把谋划变为实体,把梦想变为现实,是家庭农场主残疾人苟长富孜孜不倦的追求。苟长富是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先进代表,值得点赞。
练就坚强性格,学得农村手艺
苟长富,男,小学文化,1967年12月13日生长在合江县实录镇觉悟村六社农村家庭,地处山区,那时不通公路,一山又一山,一湾又一湾。山路弯弯路难行,泥路行走半身泥,肩挑背驼好艰辛,是当时这里的真实写照。这位朴实善良的男子在与我们摆谈起往事的时候也难免有些激动,他说:“那时,我挑着农产品到离家最近的实录场去卖,要走两个半小时,到县城也要走三个多小时,实在是太累。那能像现在,村村社社通水泥路,我们这里很多农户住在水泥公路两边,都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啊”。
当年山区的艰苦生活,繁重的劳动,虽然与同龄人相比个子偏矮的他,有坚强的性格,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从刚懂事的时候起,心中有了学点农村适用手艺谋生的念头,后来真的干起了宰杀生猪和木匠手艺,每年都有一定的收入,比起种粮食来收入要高得多,发展经济的理念在他的心里初步形成。貌不惊人的他经人介绍,居然有美丽的姑娘看上了,其实姑娘看上他的主要是手艺能谋生挣钱,1989年如愿以偿结婚,次年生育了儿子。虽然家住穷山沟,好像天上掉馅饼----幸福得来全不费攻夫,苟长富有了幸福的家庭,温暖如春,对未来充满信心。
外出务工挣钱,意外肢体致残
1993年,苟长富26岁,春节期间在摆谈中,他听到好多从外边务工经商回来过年的人讲,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外边的钱是如何的好挣,经不住诱惑,一心想争得更多的钱把家庭搞富裕的他,与本村熟人一起于当年3月来到山西省一家煤矿厂挖煤,虽然劳动强度大也辛苦,但收入还算可以,为了家庭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他无怨无悔。
1993年8月的一天,苟长富正在矿洞里挖煤作业,不幸的是运煤的斗车意外侧翻,将他的左脚压成了重伤,送到医院医治一段时间出院了,仅得到厂方赔偿2000元返家,在家1年多不能行走,突然间家里的顶梁柱压垮了,对苟长富和他的家庭都是沉重的打击。那时,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3岁幼小的儿子,妻子罗远泓一个人怎么能承当得起这重担?使他寝食难安,非常苦恼,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真是上天有眼,经过一年多的医治,苟长富终于能够勉强依靠拐杖辅助行走了,后来逐渐好转,经过镇残联经常来家进行思想开导,康复训练指导,坚持锻炼和康复,苟长富终于能够丢开拐杖单独行走从事生产生活,经鉴定办了残疾人证,从此他的小名“苟瘸子”远近都晓得。后来出乎村民意料,就是这位不起眼的“苟瘸子”,公然在老家修建起了石砖平房,受人称赞。
身残志坚经商,凤鸣兴业购房
残疾人苟长富,年青时在家干过屠宰生猪和木匠活,经常在农村走东家跑西家,也外出打过工,见识多,外表虽然憨厚,但头脑机灵,更主要是有实干精神。在他看来,肢体残疾了只是走路有点瘸,也不影响智力,不影响奋发图强的决心。他脑壳经常都在往正道上“打转转”,总觉得全家人都干农活,一年到头经济上紧巴巴的,终于有了外出做生意的念头,经多次到周边乡镇和县城考察项目、选择地点,决心已定,说干就干。
1995年,先在凤鸣场租用门市,又在工商行政管理所办理了营业执照,携妻带上5岁的儿子,前往凤鸣场的集镇上做起了肉食品加工生意。由于诚实守信用,从原材料的选购到加工各个环节,严格把关,讲究卫生,保证质量和数量,很快赢得了消费者认可,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收入也不断增加。到了1997年的时候,根本忙不过来,增加了业务,发展到自家招收10名员工就业,分店销售有8家的规模。经过几年的打拼,2001年在凤鸣镇玉皇街购买了门市和住房,现有面包车1辆、摩托车两辆,事业有一定的成就,至今每年营业收入都有10多万元。
残联“量服”助力,创办家庭农场
近来年,实录镇残疾人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在县残联精心指导下,镇残联领导和残联干部,切实开展“基础量服”、“智慧量服”、“机构量服”和“开放量服”工作,工作卓有成效,全镇涌现出了一批残疾人产业致富典型,并成功打造以残疾人苟长富为代表的产业致富带头人,带头致富,带动残疾人家庭和群众致富,是镇残联开展残疾人“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精准宣传、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成功的典范。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兼镇残疾人联合会主席李义云带领镇残联干部、村残协组织,经常深入到村、社区和残疾人的家里、田间地头调查研究,进行政策宣传、动员发动,从政策宣传入手,思想工作着手,在政府政策的扶持和残联的帮助下,很多残疾人家庭脱贫致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尤其通过对残疾人苟长富的精心指导,鼓励他以经商的资金投入到创办家庭农场取得成功,并带动残疾人家庭和群众共同发展。
残疾人致富能手苟长富走上“双业”同时发展的道路,在经营好凤鸣场商业生意的同时,大胆把经商的利润用在农村产业发展上,这是一种成功的模式。他经过深思熟虑,看好农业产业持续发展前景,最初先行先试搞起了香樟、榕树、桂花、荔枝苗等苗圃。后来决心跳出“小打小闹”圈子,扩大产业规模,开始创办家庭农场,自家出资1万元请来挖掘机挖出了一条环山产业路搞种植业开发项目,镇残联领导和村残协干部为他鼓劲加油,并为他争取到了国家残茨林改造补助资金,改造自家残茨林30多亩,2016年规范化种植荔枝、真龙柚、桔子,还流转土地种植香蕉、脆红李,林下种植糯玉米。
目前,苟长富的家庭农场有荔枝1000多株、真龙柚500多株、桔子400多株、香蕉400多株、脆红李200多株,种植面积100余亩,总投资近100万元。他总觉得自家的山地、林地、土地开发还不满足,于是,从2017年起对周围外出务工经商村民闲置的土地进行流转,计划用于继续发展香蕉和名优晚熟荔枝品种,因为他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已经尝到了“甜头”。
2017年,苟长富“双业”总收入达16万元,其中:商业12万元,柚子3万元,荔枝1万元,农业产业规模发展经济效益初见成效。目前,在凤鸣场经商和在实录镇觉悟村老家农业产业发展两不误,齐头并进,商业和农业产业双增收。他白天多数时间在老家经营家庭农场,晚上开车到凤鸣照管一下生意,两地间有10多公里的距离,平时交给大学生儿媳吴艳红管理。
2018年,苟长富又将迎来一个丰收年,预计总收入18万元:一是农业产业收入可达8.4万元:目前真龙柚、荔枝已挂果,其中真龙柚产量预计8吨,5万元;荔枝产量估算1吨,1万元;香蕉产量预计1吨,4000元;林下种植白色糯玉米预计4-5吨,2万元。二是凤鸣场经营商业收入可达10多万元。残疾人苟长富的商业经营和农业产业开发的理念是:以商业的原始积累资金投资农业产业、家庭农场,通过流转土地扩大生产规模,请本地剩余劳动力在自家农场务工解决劳动力缺口;再利用在城镇自家的门市和人脉资料销售自家农场的特色农产品,他的农产品不搞零敲碎卖,而是成批卖出,有方法有门道,要速度讲效益。
乡村振兴机遇,带动群众致富
在镇残联领导干部,村残协的多次宣传鼓励下,在党的十九大提出新一轮乡村振兴战略中,残疾人致富能手苟长富看到了希望,他要抓住机遇,抢得先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他常说:“大家都要想办法过上好日子,一家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幸福”。在残疾人创业致富带头人苟长富看来,幸福在哪里?在辛勤的耕耘中,在硕果垒垒收获的季节里,在带头致富带动群众致富的忙碌中,在丰收的喜悦里。
解决当地农民就业:苟长富通过创办家庭农场和新增流转土地,解决了当地张帮云、周先秀、苟昌隆、李帮珍等8人村民就近就业,其中张帮云是贫困户,这些人人平年增收6000元以上。
带领当地农户产业发展:通过传、帮、带的形式,带动了当地苟长维、陈兴权、叶跃先、李雅珍、苟长贵等20户家庭产业发展,每户发展产业10-30亩,每户至少年增收2万元以上。例如,带动了觉悟村6社社长苟长维发展产业得到群众认可,2017年苟长维被村民选举为社长;带动了残疾人陈兴权家庭产业发展,年增收3万多元;苟长有、罗庆霞等家庭近年来年增收5万元以上,其中苟长有从2016年起延伸到镇内的两马村承包了100多株荔枝树增加收入。
带动村民发展途径:一是产业发展理念宣传;二是进行技术指导;三是提供信息;四是拓展销售渠道;五是形成一定规模、特色和优势。
苟长富信念百倍,他说:“我的果树只要全部投产,每棵果树结果5斤,按每斤2元计算,以后年收入也有10余万元”。如今,他的儿子、儿媳都是大学生,儿媳吴艳红老家是河南省商丘人,结婚生育两小孩,家庭和睦,事业有成,为家庭注入了发展活力,如虎添翼,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更上一层楼。儿子去年被村民选为村干部,父子俩共商商业经营之道,共谋家庭农场发展之策,还要筹办电商,开办农家乐乡村游项目。
强化宗旨意识,提升“量服”水平
残联开展残疾人“量服”工作,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因事利导,“量体裁衣”,突出个性化。只有在“基础量服”、“智慧量服”、“智能量服”和“开放量服”上有所作为,才能创新残疾人工作模式,促进残疾人事健康发展,残疾人才能享受和感受到创新带来的成果。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残疾人“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工作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世界关注。体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向强起来迈进,见证了残疾人事业同步发展的历程。残疾人事业必须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在发展速度和质量上下功夫,需要各级残联组织和残疾人工作者开拓创新,更需要广大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的不解努力。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残疾人“量服”工作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各级残联组织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要有新思维,新方法,新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残疾人“量服”工作的创新和残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承载着千千万万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的期盼。残疾人“量服”工作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结合残疾人的合理需求,要在为提高残疾人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提升“量服”水平。
(罗志楷 杨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