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给基层发“红包”,为民生谋红利

    2019-12-22 20:00:53

    12月19日《人民日报》载文《惠及群众,释放民生红利——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说到: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体现为一种价值导向,更是一种统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发展智慧。惠及群众,释放民生红利,用亿万人民“稳稳的幸福,支撑起更美好的未来。

      为此,笔者想到了红包。收到红包总给人一种获得感,当然,前提是来得光明正大。结合日常工作,给基层发“红包”,为民生谋红利,也应成为我们的目标。

      一、带着惠民意识为基层,“红包”是一种态度。

      平时经常和同事聊到基层工作,大家言谈中纷纷表示,希望为基层真正做点事情,能够起到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作用。我等虽是小民,却也闻之甚觉欣慰。作为普通工作人员,能力有限,但我们基本的为民着想意识还是有的。受中华传统文化濡养,自古以来,悯农,恤民,善德,仁心,皆为人之根本。

      之于共产党员,加以党性,更是以民生为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是为初心、担当和社会责任感。心怀惠民意识,总想着为老百姓带“红包”、送“红包”、挣“红包”,便也是一种态度。这样的态度和意识虽然不是直接的生产力,但其心只要热,相信到了适当的时候,总是可以产生能量转化的。

      二、拿出助民行动到基层,“红包”是切实帮扶。

      有了心意,是为第一步。而后则须迈开脚,放开手,勤动脑,将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馅饼不会从天而来,“红包”也不可能真正从天而降。致富要靠勤劳和行动,助民也不可能唾手而得。为之而殚精竭虑,为之而奔走操劳是肯定的。作好思想准备,迎难而上;整理行动思路,有条不紊;踏实再加务实,我们也许不能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来,但我们可以从一件一件事情做起,做到扎实,做出成效,尽量争取干一件事,就完成一个功德。

      惠民、助民,谁说不是最好的功德?这功德不为回报,只为初心。一个一个干下去,不就开创了新中国发展的伟大事业?因此,不畏困难险阻,切切实实的行动,遇山开路,遇水搭桥,遇困难想办法,我们总可以做出一点事情。而行动,本身就是“红包”。

      三、整合各方资源助基层,“红包”是协作共赢。

      除了积极行动,物资当然是红包。我们自身并无实力为基层送金送银,但可以想方设法为基层工作牵线搭桥。

      找需求,找方向,找门路,找对接;跑资金,跑资源,跑支持,跑外援;寻渠道,查消息,作沟通,求融合,总有一些是我们可以去做的和可能做到的。部门工作也好,社会企业也好,各有其工作需求,只要找到契合点,有的工作可以融通协作,有的资源可以流通共享。只有协作创新了,才有更多更好的路可以走。争取社会各界的协作支持,共树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协作才能共赢。

      四、激发自主活力开路径,“红包”是持续生产力。

      本质上,助力基层不是简单的给予一些财物就可以的。授之以“鱼”或可缓一时之急,推动其“渔”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要让制度和生产进入轨道,按运行机制自主运转,自主开掘,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

      基层发展,致富路上要多寻根。从根源上入手,力争可以源源不断地生产“红包”,产生红利,这才是科学的、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观。那么,促机制,促办法,促发展,开创和推进持续生产力,这才是最大的“红包”。

      五、导向精神粮食铸基层,“红包”是精神动力源泉。

      发展经济的同时,多给基层百姓撒精神粮食,以文化生活、文化品味、文化传承、文化道德、文化素养、文化精神等奠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样的民族才真正有信仰、有希望,生活才有阳光。

      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一个也不能少。在意识形态领域,赋予或帮助基层群众开发形成精神动力的源泉,呈现欣欣向荣的面貌,谁说这不是“大红包”呢。

      给基层发“红包”,为民生谋红利,时代将为这样的“红包”叫好。收“红包”的人是幸福的,发“红包”的人也将获得幸福。

      作者:合江县教师进修学校 万莉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给基层发“红包”,为民生谋红利

    2019-12-22 20:00:53

    12月19日《人民日报》载文《惠及群众,释放民生红利——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说到: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体现为一种价值导向,更是一种统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发展智慧。惠及群众,释放民生红利,用亿万人民“稳稳的幸福,支撑起更美好的未来。

      为此,笔者想到了红包。收到红包总给人一种获得感,当然,前提是来得光明正大。结合日常工作,给基层发“红包”,为民生谋红利,也应成为我们的目标。

      一、带着惠民意识为基层,“红包”是一种态度。

      平时经常和同事聊到基层工作,大家言谈中纷纷表示,希望为基层真正做点事情,能够起到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作用。我等虽是小民,却也闻之甚觉欣慰。作为普通工作人员,能力有限,但我们基本的为民着想意识还是有的。受中华传统文化濡养,自古以来,悯农,恤民,善德,仁心,皆为人之根本。

      之于共产党员,加以党性,更是以民生为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是为初心、担当和社会责任感。心怀惠民意识,总想着为老百姓带“红包”、送“红包”、挣“红包”,便也是一种态度。这样的态度和意识虽然不是直接的生产力,但其心只要热,相信到了适当的时候,总是可以产生能量转化的。

      二、拿出助民行动到基层,“红包”是切实帮扶。

      有了心意,是为第一步。而后则须迈开脚,放开手,勤动脑,将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馅饼不会从天而来,“红包”也不可能真正从天而降。致富要靠勤劳和行动,助民也不可能唾手而得。为之而殚精竭虑,为之而奔走操劳是肯定的。作好思想准备,迎难而上;整理行动思路,有条不紊;踏实再加务实,我们也许不能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来,但我们可以从一件一件事情做起,做到扎实,做出成效,尽量争取干一件事,就完成一个功德。

      惠民、助民,谁说不是最好的功德?这功德不为回报,只为初心。一个一个干下去,不就开创了新中国发展的伟大事业?因此,不畏困难险阻,切切实实的行动,遇山开路,遇水搭桥,遇困难想办法,我们总可以做出一点事情。而行动,本身就是“红包”。

      三、整合各方资源助基层,“红包”是协作共赢。

      除了积极行动,物资当然是红包。我们自身并无实力为基层送金送银,但可以想方设法为基层工作牵线搭桥。

      找需求,找方向,找门路,找对接;跑资金,跑资源,跑支持,跑外援;寻渠道,查消息,作沟通,求融合,总有一些是我们可以去做的和可能做到的。部门工作也好,社会企业也好,各有其工作需求,只要找到契合点,有的工作可以融通协作,有的资源可以流通共享。只有协作创新了,才有更多更好的路可以走。争取社会各界的协作支持,共树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协作才能共赢。

      四、激发自主活力开路径,“红包”是持续生产力。

      本质上,助力基层不是简单的给予一些财物就可以的。授之以“鱼”或可缓一时之急,推动其“渔”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要让制度和生产进入轨道,按运行机制自主运转,自主开掘,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

      基层发展,致富路上要多寻根。从根源上入手,力争可以源源不断地生产“红包”,产生红利,这才是科学的、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观。那么,促机制,促办法,促发展,开创和推进持续生产力,这才是最大的“红包”。

      五、导向精神粮食铸基层,“红包”是精神动力源泉。

      发展经济的同时,多给基层百姓撒精神粮食,以文化生活、文化品味、文化传承、文化道德、文化素养、文化精神等奠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样的民族才真正有信仰、有希望,生活才有阳光。

      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一个也不能少。在意识形态领域,赋予或帮助基层群众开发形成精神动力的源泉,呈现欣欣向荣的面貌,谁说这不是“大红包”呢。

      给基层发“红包”,为民生谋红利,时代将为这样的“红包”叫好。收“红包”的人是幸福的,发“红包”的人也将获得幸福。

      作者:合江县教师进修学校 万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