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5 13:20:00
规模化的中药材基地,工作有序的药材加工厂,辛勤劳作的村民们,四川省合江县凤鸣镇茅山村完成了一次从贫困村到产业强村的“凤凰涅槃”。近年来,茅山村依托中药材基地项目落地的极大优势,不仅摘下了深度贫困村的帽子,更成为了合江县乡村产业发展的示范村,而这一切都得益于茅山村特聘村主任万永军的不懈坚持。
他说,落叶要归根,我的根在茅山村
万永军,生于1976年,今年44岁,是个土生土长的茅山人。“在我的记忆中,我小时候几乎都是光脚走路,身上的衣服都是缝补过的,父母基本都靠种地为生,过年过节都很难吃到一顿鸡鸭鱼肉,生活十分艰难。”万永军回忆起小时候艰苦的日子,十分动容。1992年,为了摆脱贫困,年仅16岁的万永军选择到贵州省贵阳市打工,希望能靠自己的双手奋斗出好日子。
洗盘子、搅拌工地泥浆、帮人擦车……在十六岁的万永军眼里,只要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吃苦受累都能克服。而正是得益于不怕苦累的倔强性格,万永军在二十岁那年便挖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1997年,万永军把打零工攒来的钱用于开办速食店,取名为“万家辣子鸡”,在他的近二十年的苦心经营下,万家辣子鸡成为了贵阳市远近闻名的连锁小吃店,并获得了“贵州省名优小吃”“贵州省旅游名小吃”“贵州省地方特色小吃”等荣誉称号,而万永军也兑现了他年少时的承诺,让家人们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2017年,正在与合伙人商议开办园林工程公司的万永军接到了一通不平凡的电话,是时任茅山村村支书的汪小琴打来的:“永军,茅山村现在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需要一名有实力、靠得住的引路人,我思来想去还是你最合适,你看你愿不愿意回来帮一帮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汪支书,你放心,我一定回来帮茅山村变个样!”万永军一口答应了汪小琴的请求。
回到家中,他向家人表示了他想回乡建设的想法,妻子吴远兰便是第一个不答应:“放着好好的老总不做,非要回穷乡僻壤里过苦日子,你这是要折腾你自己啊!”“落叶要归根,茅山村就是我的根,为家乡做事情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万永军说道。于是,在迅速打点了公司的事宜后,万永军便回到了生他养他的那个小山村。
他说,只要对家乡好,多苦多累都值得
回乡发展的路途并非一帆风顺。摆在万永军前的就是三道难题,一是要发展什么产业?茅山村地势险峻,产业发展一直未能形成规模;二是项目资金从何而来?茅山村村集体经济已是负债状态,无力再负担发展产业资金支出;三是村民是否支持?现下茅山村年轻劳动力十分稀缺,加之村中老人对新事物发展的接受力较弱,土地流转、雇佣村民等将成为大问题。丈夫贵不挠,成败何足论。万永军并不打算放弃,他联络到村支书汪小琴,商议如何解决这三个大难题。
首先是选什么产业。“茅山村地势坑洼,发展普通的种植业很难成气候,不过我村气温温和湿润,山上倒是长了许多不知名的药草,有不少商人在初春时会到后山上采药材。”汪小琴说道。汪小琴的一番话启发了万永军,“这中药材和园林绿化应该有所联系,我何不运用下这个优势呢?”万永军心里想。于是,万永军联系到了公司合伙人梁平,通过梁平联系到了药材师傅,托他到茅山村实地勘察当地是否适合种植药材。“这茅山村气温温良,湿度也高,非常适合黄精、白芨等喜凉的中药材生长!”师傅称赞道,听到这话,万永军与汪小琴心里的一块大石放下了,两人便开始着手准备种植中药材的相关工作。
种什么已明确,接下来就是怎么种的问题。为解决资金问题,万永军率先拿出家中的积蓄200万元补上了准备工作的资金缺口,同时充分发挥人脉优势,发动生意上的朋友对茅山村中药材项目进行投资,大大保证了产业发展有持续性资金支持。为获得村民的支持,万永军挨家挨户到村民家中讲解项目方案,宣传产业发展好处。日均行走将近5公里,脚底磨出了血泡,万永军也不曾停下脚步,村民们看在眼里,明白在心里。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一次村民大会上,由万永军主持的中药材项目获得了全体村民的支持,至此,茅山村中药材产业正式拉开了帷幕。
他说,我只是个想为家乡做贡献的普通人
2018年,涵盖150亩刺梨、270亩黄精、120亩白芨,2万株金钗石斛的中药材项目在万永军的努力下正式落地,同年,茅山村依托于中药材基地获得“合江县脱贫产业园”荣誉称号。随着中药材种植规模日渐扩大,茅山村渐渐成为了别村眼中的“产业强村”。2020年,茅山村村集体经济通过中药材产业预计增收达3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可达2万余元。
“再坚持坚持,茅山村就要迎来好日子了!”万永军常常面对着茁壮成长的药苗说着这样一句话,可在村民的眼中,万永军这句“坚持”着实让人心疼。据了解,万永军为了协助项目落地,奔前走后,几个月都未能见到妻女,连女儿的生日都未能回贵阳相伴;为了帮助茅山村顺利摘帽贫困村,他高薪酬雇佣当地贫困户近30余人,并协同解决工人的吃住问题;为了能够保证种植成效,他自掏腰包6万余元邀请种植专家为村民开办种植讲座,在田间地头为村民授课;为了给全村鼓足信心,他与村民同吃同住,强化感情联系。
2020年,合江县县委组织部为打牢乡村振兴坚实基础,开展了选聘“特聘村主任”的工作,万永军不负众望的扛起了担子。在村支书汪小琴看来,茅山村的发展离不开万永军的辛苦付出,而提及这些努力时,万永军只是摇了摇头,说道:“我只是个想为家乡做贡献的普通人,只要不辜负乡亲们的期待,对得起茅山村未来的发展,我就心满意足了。”
现在万永军走在路上,都会有热情的村民冲他喊道:“万主任、万主任”,听到这一声声的“万主任”时,万永军总会步子加快些,因为他知道,茅山村的未来容不得行进缓慢,而他也将为家乡的发展奉献余生。(罗淇尹 记者 杨池能)
2020-10-25 13:20:00
规模化的中药材基地,工作有序的药材加工厂,辛勤劳作的村民们,四川省合江县凤鸣镇茅山村完成了一次从贫困村到产业强村的“凤凰涅槃”。近年来,茅山村依托中药材基地项目落地的极大优势,不仅摘下了深度贫困村的帽子,更成为了合江县乡村产业发展的示范村,而这一切都得益于茅山村特聘村主任万永军的不懈坚持。
他说,落叶要归根,我的根在茅山村
万永军,生于1976年,今年44岁,是个土生土长的茅山人。“在我的记忆中,我小时候几乎都是光脚走路,身上的衣服都是缝补过的,父母基本都靠种地为生,过年过节都很难吃到一顿鸡鸭鱼肉,生活十分艰难。”万永军回忆起小时候艰苦的日子,十分动容。1992年,为了摆脱贫困,年仅16岁的万永军选择到贵州省贵阳市打工,希望能靠自己的双手奋斗出好日子。
洗盘子、搅拌工地泥浆、帮人擦车……在十六岁的万永军眼里,只要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吃苦受累都能克服。而正是得益于不怕苦累的倔强性格,万永军在二十岁那年便挖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1997年,万永军把打零工攒来的钱用于开办速食店,取名为“万家辣子鸡”,在他的近二十年的苦心经营下,万家辣子鸡成为了贵阳市远近闻名的连锁小吃店,并获得了“贵州省名优小吃”“贵州省旅游名小吃”“贵州省地方特色小吃”等荣誉称号,而万永军也兑现了他年少时的承诺,让家人们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2017年,正在与合伙人商议开办园林工程公司的万永军接到了一通不平凡的电话,是时任茅山村村支书的汪小琴打来的:“永军,茅山村现在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需要一名有实力、靠得住的引路人,我思来想去还是你最合适,你看你愿不愿意回来帮一帮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汪支书,你放心,我一定回来帮茅山村变个样!”万永军一口答应了汪小琴的请求。
回到家中,他向家人表示了他想回乡建设的想法,妻子吴远兰便是第一个不答应:“放着好好的老总不做,非要回穷乡僻壤里过苦日子,你这是要折腾你自己啊!”“落叶要归根,茅山村就是我的根,为家乡做事情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万永军说道。于是,在迅速打点了公司的事宜后,万永军便回到了生他养他的那个小山村。
他说,只要对家乡好,多苦多累都值得
回乡发展的路途并非一帆风顺。摆在万永军前的就是三道难题,一是要发展什么产业?茅山村地势险峻,产业发展一直未能形成规模;二是项目资金从何而来?茅山村村集体经济已是负债状态,无力再负担发展产业资金支出;三是村民是否支持?现下茅山村年轻劳动力十分稀缺,加之村中老人对新事物发展的接受力较弱,土地流转、雇佣村民等将成为大问题。丈夫贵不挠,成败何足论。万永军并不打算放弃,他联络到村支书汪小琴,商议如何解决这三个大难题。
首先是选什么产业。“茅山村地势坑洼,发展普通的种植业很难成气候,不过我村气温温和湿润,山上倒是长了许多不知名的药草,有不少商人在初春时会到后山上采药材。”汪小琴说道。汪小琴的一番话启发了万永军,“这中药材和园林绿化应该有所联系,我何不运用下这个优势呢?”万永军心里想。于是,万永军联系到了公司合伙人梁平,通过梁平联系到了药材师傅,托他到茅山村实地勘察当地是否适合种植药材。“这茅山村气温温良,湿度也高,非常适合黄精、白芨等喜凉的中药材生长!”师傅称赞道,听到这话,万永军与汪小琴心里的一块大石放下了,两人便开始着手准备种植中药材的相关工作。
种什么已明确,接下来就是怎么种的问题。为解决资金问题,万永军率先拿出家中的积蓄200万元补上了准备工作的资金缺口,同时充分发挥人脉优势,发动生意上的朋友对茅山村中药材项目进行投资,大大保证了产业发展有持续性资金支持。为获得村民的支持,万永军挨家挨户到村民家中讲解项目方案,宣传产业发展好处。日均行走将近5公里,脚底磨出了血泡,万永军也不曾停下脚步,村民们看在眼里,明白在心里。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一次村民大会上,由万永军主持的中药材项目获得了全体村民的支持,至此,茅山村中药材产业正式拉开了帷幕。
他说,我只是个想为家乡做贡献的普通人
2018年,涵盖150亩刺梨、270亩黄精、120亩白芨,2万株金钗石斛的中药材项目在万永军的努力下正式落地,同年,茅山村依托于中药材基地获得“合江县脱贫产业园”荣誉称号。随着中药材种植规模日渐扩大,茅山村渐渐成为了别村眼中的“产业强村”。2020年,茅山村村集体经济通过中药材产业预计增收达3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可达2万余元。
“再坚持坚持,茅山村就要迎来好日子了!”万永军常常面对着茁壮成长的药苗说着这样一句话,可在村民的眼中,万永军这句“坚持”着实让人心疼。据了解,万永军为了协助项目落地,奔前走后,几个月都未能见到妻女,连女儿的生日都未能回贵阳相伴;为了帮助茅山村顺利摘帽贫困村,他高薪酬雇佣当地贫困户近30余人,并协同解决工人的吃住问题;为了能够保证种植成效,他自掏腰包6万余元邀请种植专家为村民开办种植讲座,在田间地头为村民授课;为了给全村鼓足信心,他与村民同吃同住,强化感情联系。
2020年,合江县县委组织部为打牢乡村振兴坚实基础,开展了选聘“特聘村主任”的工作,万永军不负众望的扛起了担子。在村支书汪小琴看来,茅山村的发展离不开万永军的辛苦付出,而提及这些努力时,万永军只是摇了摇头,说道:“我只是个想为家乡做贡献的普通人,只要不辜负乡亲们的期待,对得起茅山村未来的发展,我就心满意足了。”
现在万永军走在路上,都会有热情的村民冲他喊道:“万主任、万主任”,听到这一声声的“万主任”时,万永军总会步子加快些,因为他知道,茅山村的未来容不得行进缓慢,而他也将为家乡的发展奉献余生。(罗淇尹 记者 杨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