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老廖”,你来了呀!

    2020-04-28 09:27:51

    迎着寒风,踏着泥泞,“老廖”匆匆地走在去往帮扶对象的路上。脑海里闪现出两年前他那些帮扶对象的一幕幕辛酸:杂草丛生的院落卫生极差,破旧残存的墙面有些沧桑,年久失修的瓦房岌岌可危,昏暗的屋子里凌乱不堪,衣衫褴褛的穿着有些不忍,木纳呆滞的眼神毫无反应,这就是他的“精准扶贫户”们当初的情景,直击着他内心的痛处。

      “廖书记,这么早去那?”李老汉的一声喊叫猛然将他从回忆中拉回来。只见李老汉用一把火剪(农村烧火夹柴火用的工具)夹着一团垃圾餐纸,走向200米开外的垃圾处去扔。这一举动,当时让他瞬间感动,寒风中冰冷的身体一股暖流电遍全身,心里暖暖的。这就是他的帮扶对象,70多岁的李老汉。记得丧偶的他当初屋里屋外卫生极差,随处都是垃圾。一次次走访,细语化春风,一次次帮助整理卫生,促成养成了讲卫生好习惯,一次次帮扶,收入不断增加。也让他收获了他们之间的感情,从他脸上看到满满的幸福。

      “廖书记,吃饭了吗?”。“老廖”来到了张大爷家,张大爷热情的跟他打招呼,张大爷是他结对帮扶对象最特别的一户,其本人和妻子都是80多岁了,一起生活的儿子三级精神残疾散居五保。看到“老廖”来到他家,快步拿出一条小板凳热情地招呼着让座。虽然家里都是七老八十的老人,脸上总是堆满笑容。屋里堆满了稻谷、玉米,厨房挂着八九个大腊肉。猪圈里还养一头膘肥体壮的大花猪,自家养的一群土鸡在那里喜逐高歌。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看似一条小板凳足见他对我有一种感激和信任。看见他们脸上喜悦的表情,坚定的眼神,使我产生了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切都可以重生。

      “廖书记,来尝尝不?”看到“老廖”来了,在真龙柚园里忙碌的小赵,便赶紧跑出来笑盈盈地相迎。每次去他那里都有说不完的话语,道不尽的感谢,让“老廖”难以应对。现在一家三口人住在易地搬迁75平米的新房,干净整洁,窗明几净,又帮助他贷了几万的小额信贷,搞起了真龙柚的种植。一阵家长里短,帮扶叙情后“老廖”准备离去,可他死活不让他走,必须得吃早饭,同时又拿出几个柚子往他包里塞。本想拒绝,终究还是在热情下败阵下来,最后来个各自退一步达成妥协。早饭已吃过就不吃了,柚子尝一下。甘甜化渣的柚子放在他嘴里,心里感觉热乎乎的。

      作为千千万万扶贫干部当中的一员,90后“老廖”其实不老,还不到三十岁。他雄浑的声音带着昼夜的操劳、粗糙的手茧印有红土的耕耘,“老廖”的称谓更是见证乡村扶贫工作的艰辛。为了帮助贫困地区要彻底拔掉穷根,起早贪黑、跋山涉水、负重前行,“不是因为爱上这片土地怎能一直坚持,不是因为肩上的责任怎能如此执着”,这是在村上工作了两年多的西部志愿者兼任村支部书记“老廖”常常挂在嘴边、愿意跟人分享的话,也道出了他作为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印证了对这个时代的责任和担当。(白沙镇,胡劲松)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老廖”,你来了呀!

    2020-04-28 09:27:51

    迎着寒风,踏着泥泞,“老廖”匆匆地走在去往帮扶对象的路上。脑海里闪现出两年前他那些帮扶对象的一幕幕辛酸:杂草丛生的院落卫生极差,破旧残存的墙面有些沧桑,年久失修的瓦房岌岌可危,昏暗的屋子里凌乱不堪,衣衫褴褛的穿着有些不忍,木纳呆滞的眼神毫无反应,这就是他的“精准扶贫户”们当初的情景,直击着他内心的痛处。

      “廖书记,这么早去那?”李老汉的一声喊叫猛然将他从回忆中拉回来。只见李老汉用一把火剪(农村烧火夹柴火用的工具)夹着一团垃圾餐纸,走向200米开外的垃圾处去扔。这一举动,当时让他瞬间感动,寒风中冰冷的身体一股暖流电遍全身,心里暖暖的。这就是他的帮扶对象,70多岁的李老汉。记得丧偶的他当初屋里屋外卫生极差,随处都是垃圾。一次次走访,细语化春风,一次次帮助整理卫生,促成养成了讲卫生好习惯,一次次帮扶,收入不断增加。也让他收获了他们之间的感情,从他脸上看到满满的幸福。

      “廖书记,吃饭了吗?”。“老廖”来到了张大爷家,张大爷热情的跟他打招呼,张大爷是他结对帮扶对象最特别的一户,其本人和妻子都是80多岁了,一起生活的儿子三级精神残疾散居五保。看到“老廖”来到他家,快步拿出一条小板凳热情地招呼着让座。虽然家里都是七老八十的老人,脸上总是堆满笑容。屋里堆满了稻谷、玉米,厨房挂着八九个大腊肉。猪圈里还养一头膘肥体壮的大花猪,自家养的一群土鸡在那里喜逐高歌。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看似一条小板凳足见他对我有一种感激和信任。看见他们脸上喜悦的表情,坚定的眼神,使我产生了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切都可以重生。

      “廖书记,来尝尝不?”看到“老廖”来了,在真龙柚园里忙碌的小赵,便赶紧跑出来笑盈盈地相迎。每次去他那里都有说不完的话语,道不尽的感谢,让“老廖”难以应对。现在一家三口人住在易地搬迁75平米的新房,干净整洁,窗明几净,又帮助他贷了几万的小额信贷,搞起了真龙柚的种植。一阵家长里短,帮扶叙情后“老廖”准备离去,可他死活不让他走,必须得吃早饭,同时又拿出几个柚子往他包里塞。本想拒绝,终究还是在热情下败阵下来,最后来个各自退一步达成妥协。早饭已吃过就不吃了,柚子尝一下。甘甜化渣的柚子放在他嘴里,心里感觉热乎乎的。

      作为千千万万扶贫干部当中的一员,90后“老廖”其实不老,还不到三十岁。他雄浑的声音带着昼夜的操劳、粗糙的手茧印有红土的耕耘,“老廖”的称谓更是见证乡村扶贫工作的艰辛。为了帮助贫困地区要彻底拔掉穷根,起早贪黑、跋山涉水、负重前行,“不是因为爱上这片土地怎能一直坚持,不是因为肩上的责任怎能如此执着”,这是在村上工作了两年多的西部志愿者兼任村支部书记“老廖”常常挂在嘴边、愿意跟人分享的话,也道出了他作为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印证了对这个时代的责任和担当。(白沙镇,胡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