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9 15:32:31 来源:西部经济网
11月1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会上,四川省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王乾围绕四川“十四五”时期社会治理主要成就作介绍。
“十四五”期间,全省社会治理效能明显提升。在王乾看来,这种提升主要得益于四川推动以党的坚强领导推动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强化系统治理、强化依法治理、强化源头治理、强化综合治理五方面的工作。
其中,四川聚焦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运行机制;完善“两新”工委运行机制,由党委分管领导担任书记,社会工作部部长、组织部分管副部长担任副书记。
“在强化系统治理方面,四川开创了深耕善治新局面。”王乾介绍,四川主要做了着力抓城镇社区治理和乡村治理、推动民族地区社会治理跨越式变化三方面的工作。据介绍,四川持续实施社区治理优化服务提升行动,每年分别选择150个、100个、240个社区梯次推进,以点带面带动整体提升;出台《村(社区)工作机制指导目录》,深入推进强村弱村、重点难点村分类管理;持续加大多元化服务供给力度,创新实施“微网实格”“三房治理”等新模式,促进了四川民族地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顺。
在强化依法治理方面,四川形成了现代社会新秩序。四川主要做了深入开展更加有效的法治教育、全面实施更加有力的法治护航、大力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建设三方面的工作。其中,省市县联动开展“八五普法”“宪法宣传周”“法律七进”“法治四川行”等宣传教育活动,创建703个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培养21.7万名“法律明白人”;落实公安武警联勤巡逻和“1、3、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加强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和人员密集场所巡防;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互联网+群防群治”新模式。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基本实现“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针对强化源头治理和强化综合治理,四川深入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攻坚行动,最大程度把诉求解决在初始、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同时,统筹做好人民调解、平均每年调处矛盾纠纷超过40万件。其中,德阳、乐山、攀枝花开展的党建引领接诉即办试点成果显著,共受理诉求123万多件,合理诉求办结率98.84%、群众满意率96.66%。
不仅如此,四川还通过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乡村事务,推动基层从“管理”向“治理”转变,社会更加活而有序;每年集中办好30件民生实事,各级财政民生支出占比稳定保持在65%以上,同时导入市场性社会性资源服务民生。
目前,全省有1500余万名注册志愿者,7万余支志愿服务队以及13.57万名专业社工活跃在社会治理一线。在王乾看来,从大运会到世运会再到西博会等重大赛事展会、从泸定县“9·5”地震到筠连县“2·8”山体滑坡等灾害应急领域,志愿服务成为了四川“十四五”期间社会治理成效的实践缩影和生动图景。
2025-11-19 15:32:31 来源:西部经济网
11月1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会上,四川省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王乾围绕四川“十四五”时期社会治理主要成就作介绍。
“十四五”期间,全省社会治理效能明显提升。在王乾看来,这种提升主要得益于四川推动以党的坚强领导推动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强化系统治理、强化依法治理、强化源头治理、强化综合治理五方面的工作。
其中,四川聚焦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运行机制;完善“两新”工委运行机制,由党委分管领导担任书记,社会工作部部长、组织部分管副部长担任副书记。
“在强化系统治理方面,四川开创了深耕善治新局面。”王乾介绍,四川主要做了着力抓城镇社区治理和乡村治理、推动民族地区社会治理跨越式变化三方面的工作。据介绍,四川持续实施社区治理优化服务提升行动,每年分别选择150个、100个、240个社区梯次推进,以点带面带动整体提升;出台《村(社区)工作机制指导目录》,深入推进强村弱村、重点难点村分类管理;持续加大多元化服务供给力度,创新实施“微网实格”“三房治理”等新模式,促进了四川民族地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顺。
在强化依法治理方面,四川形成了现代社会新秩序。四川主要做了深入开展更加有效的法治教育、全面实施更加有力的法治护航、大力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建设三方面的工作。其中,省市县联动开展“八五普法”“宪法宣传周”“法律七进”“法治四川行”等宣传教育活动,创建703个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培养21.7万名“法律明白人”;落实公安武警联勤巡逻和“1、3、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加强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和人员密集场所巡防;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互联网+群防群治”新模式。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基本实现“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针对强化源头治理和强化综合治理,四川深入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攻坚行动,最大程度把诉求解决在初始、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同时,统筹做好人民调解、平均每年调处矛盾纠纷超过40万件。其中,德阳、乐山、攀枝花开展的党建引领接诉即办试点成果显著,共受理诉求123万多件,合理诉求办结率98.84%、群众满意率96.66%。
不仅如此,四川还通过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乡村事务,推动基层从“管理”向“治理”转变,社会更加活而有序;每年集中办好30件民生实事,各级财政民生支出占比稳定保持在65%以上,同时导入市场性社会性资源服务民生。
目前,全省有1500余万名注册志愿者,7万余支志愿服务队以及13.57万名专业社工活跃在社会治理一线。在王乾看来,从大运会到世运会再到西博会等重大赛事展会、从泸定县“9·5”地震到筠连县“2·8”山体滑坡等灾害应急领域,志愿服务成为了四川“十四五”期间社会治理成效的实践缩影和生动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