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0 17:12:52 来源:西部经济网
近日,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团队发布《低空+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以下简称:《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是该团队实地调研北京、上海、南京、苏州、成都、海口、三亚、深圳、惠州、广州等地30多家低空制造企业、系统开发企业、飞行运营企业、服务保障企业、低空飞行管理服务平台基础上形成的。该报告梳理了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现状,提出发展低空经济的六要素框架,描绘了“低空+工业”“低空+测绘”“低空+工业”“低空+物流运输”“低空+文旅”“低空+应急救援”“低空+城市治理”等各种应用场景,分析了发展低空经济面临的主要瓶颈,提出人工智能时代发展低空经济需要采取的应对举措。
《研究报告》显示,“低空+”正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深度融合,成为继“互联网+”“AI+”之后的新经济活动,正成为新时期我国打造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领域新动力。“低空+”正在向各行业各领域渗透:“低空+农业”应用于耕地、农作物生长等监测以及肥料播撒、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植保;“低空+旅游娱乐”重新定义旅游体验,促进旅游消费;“低空+物流运输”突破山区、水域、高楼等地形限制开始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低空+政务”不断提升河道巡查、工地巡查、交通事故处理、污染监测等城市治理和应急救援效率。
我国低空经济走出独具特色的数字化之路。一是在飞行器数字化方面,一开始就走了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路径,整机制造、飞行管理、服务保障等数字化程度较高;二是在低空飞行管理数字化方面,民航部门与地方政府综合运用“北斗+ADS-B+5G-A+甚高频”技术,实现空域动态协同管理和高精度的数据交互,让低空飞行“看得见、呼得着”。军、地、民积极协同,探索空域管理与飞行计划动态数据共享共用,建立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联合监管机制,保障飞行安全,探索低空飞行“一窗口申请、一站式审批、一张网通管”; 三是在低空飞行数据资源建设与应用方面,地方正在探索数字化智能化的低空飞行服务系统建设,包括空域管理、飞行计划管理、流量管理、飞行监管、航空器管理、飞手管理、气象情报、基础设施等。
我国低空技术呈现 “硬科技突破+场景化需求”双轮驱动特征。一方面,动力电池、5G-A通信、AI调度等核心技术持续突破,解决续航、通信、安全等瓶颈;另一方面,适航认证、空域网格编码、氢能源基建等标准化技术加速产业化,推动农业植保、工业巡检、城市治理、应急救援等场景应用发展。
预计随着量子加密通信、高密度固态电池、氢电池等前沿技术突破和应用,低空经济将朝向“全域智能、零碳运行、人机共融” 演进,到203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4万亿元,全社会低空飞行器保有量5000万架,低空飞行器研发制造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钟和)
2025-11-10 17:12:52 来源:西部经济网
近日,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团队发布《低空+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以下简称:《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是该团队实地调研北京、上海、南京、苏州、成都、海口、三亚、深圳、惠州、广州等地30多家低空制造企业、系统开发企业、飞行运营企业、服务保障企业、低空飞行管理服务平台基础上形成的。该报告梳理了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现状,提出发展低空经济的六要素框架,描绘了“低空+工业”“低空+测绘”“低空+工业”“低空+物流运输”“低空+文旅”“低空+应急救援”“低空+城市治理”等各种应用场景,分析了发展低空经济面临的主要瓶颈,提出人工智能时代发展低空经济需要采取的应对举措。
《研究报告》显示,“低空+”正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深度融合,成为继“互联网+”“AI+”之后的新经济活动,正成为新时期我国打造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领域新动力。“低空+”正在向各行业各领域渗透:“低空+农业”应用于耕地、农作物生长等监测以及肥料播撒、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植保;“低空+旅游娱乐”重新定义旅游体验,促进旅游消费;“低空+物流运输”突破山区、水域、高楼等地形限制开始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低空+政务”不断提升河道巡查、工地巡查、交通事故处理、污染监测等城市治理和应急救援效率。
我国低空经济走出独具特色的数字化之路。一是在飞行器数字化方面,一开始就走了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路径,整机制造、飞行管理、服务保障等数字化程度较高;二是在低空飞行管理数字化方面,民航部门与地方政府综合运用“北斗+ADS-B+5G-A+甚高频”技术,实现空域动态协同管理和高精度的数据交互,让低空飞行“看得见、呼得着”。军、地、民积极协同,探索空域管理与飞行计划动态数据共享共用,建立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联合监管机制,保障飞行安全,探索低空飞行“一窗口申请、一站式审批、一张网通管”; 三是在低空飞行数据资源建设与应用方面,地方正在探索数字化智能化的低空飞行服务系统建设,包括空域管理、飞行计划管理、流量管理、飞行监管、航空器管理、飞手管理、气象情报、基础设施等。
我国低空技术呈现 “硬科技突破+场景化需求”双轮驱动特征。一方面,动力电池、5G-A通信、AI调度等核心技术持续突破,解决续航、通信、安全等瓶颈;另一方面,适航认证、空域网格编码、氢能源基建等标准化技术加速产业化,推动农业植保、工业巡检、城市治理、应急救援等场景应用发展。
预计随着量子加密通信、高密度固态电池、氢电池等前沿技术突破和应用,低空经济将朝向“全域智能、零碳运行、人机共融” 演进,到203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4万亿元,全社会低空飞行器保有量5000万架,低空飞行器研发制造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