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5 17:23:44 来源:西部经济网
(图为 正在为网约车司机开展培训)
(图为 网约车司机开展爱心助考活动)
清晨七点,邻水县城的街道刚刚苏醒,游云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作为万顺叫车邻水地区的负责人,他需要协调66名司机的日常运营,处理乘客的咨询反馈,同时还要不断拓展本地市场。谁能想到,如今这位沉稳干练的企业管理者,9年前还是广东一家工厂的普通打工者。
从务工到创业:网约车司机的转型之路
2015年前,游云和许多邻水年轻人一样,选择离乡背井前往广东打工。他进过电子厂,也尝试做过小生意,但异乡的漂泊感始终萦绕心头。"每次春节回家,看到年迈的父母和正在成长的孩子,心里总是充满愧疚。"游云回忆道。2015年10月,他毅然决定返回家乡,寻找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实现个人发展的事业机会。
转机出现在2016年,当时网约车新业态开始向三四线城市延伸,游云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遇。他用全部积蓄购买了第一辆轿车,成为邻水县早期网约车司机之一。
“刚开始家里人都反对,觉得这个工作不稳定,不如找个正经单位上班。”但游云坚信自己的判断,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熟悉路况,研究乘客需求,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辛勤付出很快获得回报。第一个月收入只有2000多元,第三个月就突破4000元,半年后稳定在7000元左右,远超当地平均工资水平。游云表示,"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能回家吃饭,陪伴家人,这是在外打工时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随着业务拓展,万顺叫车决定在邻水设立服务网点。游云凭借对行业的理解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成功担任了邻水片区万顺叫车的负责人。从单打独斗到管理团队,他不断学习新知识,参加培训,逐步搭建起规范化的运营体系。
“最大的挑战是思维转变——作为司机,只需对自己负责;作为管理者,则要统筹平台、司机和乘客三方的利益。”如今,他管理的平台已有66名司机入驻,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创业标杆。
搭建家乡就业平台:让留守者安居乐业
成为负责人后,游云积极扩大平台规模,吸引更多本地人加入。他深知,邻水作为劳务输出大县,许多家庭面临“外出谋生”与“照顾老小”的两难。
游云和团队深入各个乡镇,宣传网约车行业的就业优势,吸引那些有车、有驾驶经验的人加入平台。他们提供全方位的入职指导,帮助办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组织定期安全培训,确保服务质量和行车安全。
朱小刚师傅是平台较早加入的司机之一。之前他常年在外打工,每年只能春节回家一次。“现在每天都能回家,月收入稳定在6000元左右,还能照顾年迈的父母和上小学的孩子。”朱小刚师傅表示,这种“挣钱顾家两不误”的生活模式,正是他梦寐以求的。
除了经济收入,平台还为司机提供了灵活的工作时间。50岁的张师傅选择在早晚高峰时段出车,白天则照顾家庭和农活。“这种自由度是传统工作无法提供的。”张师傅说。
“网约车平台的发展也拉动了相关行业。车辆清洗、保养维修、保险办理等需求逐渐增长,形成小型产业链。”游云自豪地说。“我们测算过,每增加一名网约车司机,就能间接带动0.5个相关就业岗位。”
据统计,万顺叫车邻水站注册司机中,75%为返乡务工人员,25%属于本地闲置劳动力。司机平均月收入5500元左右,较当地平均水平高出近2000元。许多人通过灵活出车,实现了工作与家庭的平衡。
记者手记:在邻水,网约车不再只是一种出行方式,更成为连接故乡与他乡、梦想与现实的纽带。游云和他的团队,正是这一新职业形态的生动缩影。他们借助数字平台,将曾经只能在外漂泊的劳动力转化为本土服务力量,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这种新型职业不仅带来可观收入,更赋予劳动者时间自主权和归属感。它悄然重塑县域就业生态,为小城注入活力,也让更多留守者有望安居乐业。这正是技术赋能之下,新职业所能带来的温暖改变。(李勇)
2025-10-15 17:23:44 来源:西部经济网
(图为 正在为网约车司机开展培训)
(图为 网约车司机开展爱心助考活动)
清晨七点,邻水县城的街道刚刚苏醒,游云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作为万顺叫车邻水地区的负责人,他需要协调66名司机的日常运营,处理乘客的咨询反馈,同时还要不断拓展本地市场。谁能想到,如今这位沉稳干练的企业管理者,9年前还是广东一家工厂的普通打工者。
从务工到创业:网约车司机的转型之路
2015年前,游云和许多邻水年轻人一样,选择离乡背井前往广东打工。他进过电子厂,也尝试做过小生意,但异乡的漂泊感始终萦绕心头。"每次春节回家,看到年迈的父母和正在成长的孩子,心里总是充满愧疚。"游云回忆道。2015年10月,他毅然决定返回家乡,寻找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实现个人发展的事业机会。
转机出现在2016年,当时网约车新业态开始向三四线城市延伸,游云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遇。他用全部积蓄购买了第一辆轿车,成为邻水县早期网约车司机之一。
“刚开始家里人都反对,觉得这个工作不稳定,不如找个正经单位上班。”但游云坚信自己的判断,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熟悉路况,研究乘客需求,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辛勤付出很快获得回报。第一个月收入只有2000多元,第三个月就突破4000元,半年后稳定在7000元左右,远超当地平均工资水平。游云表示,"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能回家吃饭,陪伴家人,这是在外打工时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随着业务拓展,万顺叫车决定在邻水设立服务网点。游云凭借对行业的理解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成功担任了邻水片区万顺叫车的负责人。从单打独斗到管理团队,他不断学习新知识,参加培训,逐步搭建起规范化的运营体系。
“最大的挑战是思维转变——作为司机,只需对自己负责;作为管理者,则要统筹平台、司机和乘客三方的利益。”如今,他管理的平台已有66名司机入驻,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创业标杆。
搭建家乡就业平台:让留守者安居乐业
成为负责人后,游云积极扩大平台规模,吸引更多本地人加入。他深知,邻水作为劳务输出大县,许多家庭面临“外出谋生”与“照顾老小”的两难。
游云和团队深入各个乡镇,宣传网约车行业的就业优势,吸引那些有车、有驾驶经验的人加入平台。他们提供全方位的入职指导,帮助办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组织定期安全培训,确保服务质量和行车安全。
朱小刚师傅是平台较早加入的司机之一。之前他常年在外打工,每年只能春节回家一次。“现在每天都能回家,月收入稳定在6000元左右,还能照顾年迈的父母和上小学的孩子。”朱小刚师傅表示,这种“挣钱顾家两不误”的生活模式,正是他梦寐以求的。
除了经济收入,平台还为司机提供了灵活的工作时间。50岁的张师傅选择在早晚高峰时段出车,白天则照顾家庭和农活。“这种自由度是传统工作无法提供的。”张师傅说。
“网约车平台的发展也拉动了相关行业。车辆清洗、保养维修、保险办理等需求逐渐增长,形成小型产业链。”游云自豪地说。“我们测算过,每增加一名网约车司机,就能间接带动0.5个相关就业岗位。”
据统计,万顺叫车邻水站注册司机中,75%为返乡务工人员,25%属于本地闲置劳动力。司机平均月收入5500元左右,较当地平均水平高出近2000元。许多人通过灵活出车,实现了工作与家庭的平衡。
记者手记:在邻水,网约车不再只是一种出行方式,更成为连接故乡与他乡、梦想与现实的纽带。游云和他的团队,正是这一新职业形态的生动缩影。他们借助数字平台,将曾经只能在外漂泊的劳动力转化为本土服务力量,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这种新型职业不仅带来可观收入,更赋予劳动者时间自主权和归属感。它悄然重塑县域就业生态,为小城注入活力,也让更多留守者有望安居乐业。这正是技术赋能之下,新职业所能带来的温暖改变。(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