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津” 心助 “金”:新津对口支援小金县,解锁跨越发展“破圈”新路径

    2025-09-28 15:40:38 来源:西部经济网

    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成都市新津区与阿坝州小金县的对口支援工作已走过多个春秋,尤其自2020年至今这五年间,新津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产业增效、人才提能、帮扶迭代等多维度举措,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7756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38,为小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共同谱写了一曲津金同心·共同富裕的壮丽篇章。

     

    木栏村的红富士挂满枝头

    产业增效:从传统到现代的华丽转身

    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新津区依托小金县丰富的苹果资源,创新实施苹果共享农庄项目,将闲置的苹果林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当代县域经济》记者在小金县沃日镇木栏村了解到,该项目通过商业逻辑+乡村振兴的模式,整合援建资金1800余万元,在当地建成了集特色民宿、观光栈道、餐饮购物于一体的农庄综合体。

    星空房等特色小木屋、共享停车位、农事体验区的设立,不仅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更带动了当地苹果全产业链的发展,实现了造血式扶贫。如今,木栏村已成为藏区首个百万小康村’,苹果产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木栏村村长张吉彬如是告诉记者。

    在牦牛产业的创新发展方面,针对小金县牦牛产业近亲繁殖、品种退化等问题,新津区投入570万元,助力小金县构建起地方政府+科研院+种业公司+农户培育的协同创新体系。

     

    新津对口援建的牦牛养殖基地

    通过建设牦牛良种繁育项目、标准化养殖场、种养循环立体农业示范基地等,实现了牦牛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成功创建了“4218”养殖模式,这一模式又被称为小金模式”,广泛应用于阿坝州。其中,“金牦牛项目的实施,不仅提升了牦牛的养殖效率,还通过全链融合延伸,促进了饲草种植、有机肥生产、蚯蚓养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收益模式。

    此外,在研学产业的崛起上,新津区积极响应阿坝州打造研学之州的战略部署,立足小金县的红色文化与生态资源,投入巨资打造达维镇红色夹金,玫瑰藏寨研学产业基地。

     

    达维镇红色夹金,玫瑰藏寨研学产业基地一期建设进入尾声

    该项目通过示范引导民宿升级、完善研学配套,旨在提升小金县承接客流外溢的能力。同时,引入社会资本,丰富片区业态,创新采用龙头企业+国投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致力于将夹金村打造为夹金山下红色旅游第一村。研学产业的兴起,不仅为小金县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人才提能:打造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在为期三天的走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新津区对小金县的人才提能主要表现在教育帮扶和医疗帮扶两个方面。

    教育帮扶深耕细作,新津区坚持每年投入40万元资金,做好小金中学的组团式帮扶工作。通过联动成都嘉祥教育集团和金堂县,选派优秀教师成立嘉祥班津金同心,助力小金中学提升授课和管理水平。同时,组建一带一、一带多、团队带团队的帮带对子,组织教师加入新津中学名师工作室,遴选科研种子教师参与重点课题研究,有效促进了本土教育人才的成长。

    医疗帮扶精准施策,在新津区的帮扶下,小金县人民医院也迎来了发展新机遇。通过全职引进学科带头人、对口支援专家,签署师带徒协议,开展学术讲座和培训,小金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新津区还助力小金县打造山地户外急救中心,整合现有医疗资源,配套完善急诊室、远程医疗会诊中心等设施,为游客和景区安全提供了全周期的医疗支持。


    新津对口援建的四姑娘山国际山地户外急救中心

    帮扶迭代:创新模式与长效机制的构建

    新津区在对口支援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模式,并用于实践之中。如一地两用增收新范式,在新桥乡水坪村打造棚顶可灵活开合的种养大棚,实现错季种养、一年双收;如全链融合延伸促进资源激活,通过建设牦牛标准化养殖推广点位、采购移动加工设备等措施,盘活高半山闲置土地,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这些创新模式的实践,为高半山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路径。为了确保对口支援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新津区与小金县共同建立了一系列长效机制。通过制定会议协调、督导督办、宣传引导等制度,建立工作推进台账和个人实绩档案,确保各项帮扶举措落地落实。同时,两地党政主要领导多次互访交流,召开联席会议,为对口支援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与此同时,新津区还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对口支援工作,通过捐资助学、消费帮扶等形式,为小金县的发展贡献力量。特别是小金农特产品数字化营销项目的实施,整合了川商投+新津区+小金县的资源优势,形成了线上+线下的推广渠道,有效促进了小金县农产品的销售。

    五年来,成都市新津区对口支援小金县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双方将继续携手并进,共同探索对口支援的新路径、新模式,为小金县的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周淼葭 黄锐 /)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津” 心助 “金”:新津对口支援小金县,解锁跨越发展“破圈”新路径

    2025-09-28 15:40:38 来源:西部经济网

    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成都市新津区与阿坝州小金县的对口支援工作已走过多个春秋,尤其自2020年至今这五年间,新津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产业增效、人才提能、帮扶迭代等多维度举措,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7756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38,为小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共同谱写了一曲津金同心·共同富裕的壮丽篇章。

     

    木栏村的红富士挂满枝头

    产业增效:从传统到现代的华丽转身

    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新津区依托小金县丰富的苹果资源,创新实施苹果共享农庄项目,将闲置的苹果林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当代县域经济》记者在小金县沃日镇木栏村了解到,该项目通过商业逻辑+乡村振兴的模式,整合援建资金1800余万元,在当地建成了集特色民宿、观光栈道、餐饮购物于一体的农庄综合体。

    星空房等特色小木屋、共享停车位、农事体验区的设立,不仅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更带动了当地苹果全产业链的发展,实现了造血式扶贫。如今,木栏村已成为藏区首个百万小康村’,苹果产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木栏村村长张吉彬如是告诉记者。

    在牦牛产业的创新发展方面,针对小金县牦牛产业近亲繁殖、品种退化等问题,新津区投入570万元,助力小金县构建起地方政府+科研院+种业公司+农户培育的协同创新体系。

     

    新津对口援建的牦牛养殖基地

    通过建设牦牛良种繁育项目、标准化养殖场、种养循环立体农业示范基地等,实现了牦牛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成功创建了“4218”养殖模式,这一模式又被称为小金模式”,广泛应用于阿坝州。其中,“金牦牛项目的实施,不仅提升了牦牛的养殖效率,还通过全链融合延伸,促进了饲草种植、有机肥生产、蚯蚓养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收益模式。

    此外,在研学产业的崛起上,新津区积极响应阿坝州打造研学之州的战略部署,立足小金县的红色文化与生态资源,投入巨资打造达维镇红色夹金,玫瑰藏寨研学产业基地。

     

    达维镇红色夹金,玫瑰藏寨研学产业基地一期建设进入尾声

    该项目通过示范引导民宿升级、完善研学配套,旨在提升小金县承接客流外溢的能力。同时,引入社会资本,丰富片区业态,创新采用龙头企业+国投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致力于将夹金村打造为夹金山下红色旅游第一村。研学产业的兴起,不仅为小金县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人才提能:打造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在为期三天的走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新津区对小金县的人才提能主要表现在教育帮扶和医疗帮扶两个方面。

    教育帮扶深耕细作,新津区坚持每年投入40万元资金,做好小金中学的组团式帮扶工作。通过联动成都嘉祥教育集团和金堂县,选派优秀教师成立嘉祥班津金同心,助力小金中学提升授课和管理水平。同时,组建一带一、一带多、团队带团队的帮带对子,组织教师加入新津中学名师工作室,遴选科研种子教师参与重点课题研究,有效促进了本土教育人才的成长。

    医疗帮扶精准施策,在新津区的帮扶下,小金县人民医院也迎来了发展新机遇。通过全职引进学科带头人、对口支援专家,签署师带徒协议,开展学术讲座和培训,小金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新津区还助力小金县打造山地户外急救中心,整合现有医疗资源,配套完善急诊室、远程医疗会诊中心等设施,为游客和景区安全提供了全周期的医疗支持。


    新津对口援建的四姑娘山国际山地户外急救中心

    帮扶迭代:创新模式与长效机制的构建

    新津区在对口支援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模式,并用于实践之中。如一地两用增收新范式,在新桥乡水坪村打造棚顶可灵活开合的种养大棚,实现错季种养、一年双收;如全链融合延伸促进资源激活,通过建设牦牛标准化养殖推广点位、采购移动加工设备等措施,盘活高半山闲置土地,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这些创新模式的实践,为高半山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路径。为了确保对口支援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新津区与小金县共同建立了一系列长效机制。通过制定会议协调、督导督办、宣传引导等制度,建立工作推进台账和个人实绩档案,确保各项帮扶举措落地落实。同时,两地党政主要领导多次互访交流,召开联席会议,为对口支援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与此同时,新津区还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对口支援工作,通过捐资助学、消费帮扶等形式,为小金县的发展贡献力量。特别是小金农特产品数字化营销项目的实施,整合了川商投+新津区+小金县的资源优势,形成了线上+线下的推广渠道,有效促进了小金县农产品的销售。

    五年来,成都市新津区对口支援小金县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双方将继续携手并进,共同探索对口支援的新路径、新模式,为小金县的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周淼葭 黄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