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党建引领聚合力 服务治理双循环丨成都高新区石羊街道聚力打造骑手友好社区

    2025-09-23 15:31:02 来源:西部经济网

    “以前送单间隙想喝口热水、充个电都得四处找,现在有了服务驿站,休息、热饭一站式解决,还能学急救技能,感觉在城市里有了‘第二个家’!”成都高新区石羊街道府城社区的骑手章强高兴地说。近年来,石羊街道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驱动力,聚焦骑手群体“休息难、补给难、融入难;盼保障、盼认同、盼发展”的“三难三盼”需求,探索“骑手友好社区”建设模式,推动服务供给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让城市“摆渡人”从“过客”变“主角”。

    党建领航筑根基,织密“全域覆盖”服务网络

    “阵地是服务的基础,只有让骑手‘歇得下’,才能让他们‘融得进’。”石羊街道社治办主任陈明表示,街道以党建为纽带,整合多方资源,为骑手群体打造触手可及的服务阵地矩阵。

    府城社区率先构建“1+20+N”服务体系:以10平方米的“府城社区书记面对面工作室暨暖新服务驿站”为核心,集成建议征集、医疗急救、休憩阅读等8类功能,辐射1.5公里范围;联合15家沿街商户打造20个“暖心补给蜂点”,形成5分钟补给圈,免费提供热水、充电、关爱食品领取等服务;链接成都市一医院、400余家商户等N个配套资源,覆盖就餐、健康体检、法律咨询等需求,彻底破解骑手“休息难、补给难”痛点。

    盛乐社区则依托复城国际“暖心驿站”,搭建“线上+线下”双渠道服务阵地:线下设置“人民建议征集”信箱,整合党群服务中心、职工之家等资源,将驿站打造成集歇脚、充电、健康监测于一体的休憩地;线上借助“小羊家园”小程序,开通“建言献策”板块,骑手可随时反馈需求。下一步,街道将升级“小羊家园”小程序,嵌入骑手友好地图,完善配送导航指引,以科技赋能提升服务精准度。

    精准服务暖人心,破解“全时全域”群体痛点

    “夏天有清凉礼包和中药茶饮,冬天有热粥暖饮,连我们的腰椎颈椎健康,街道都记在心上!”提及石羊街道的服务,山姆骑手李师傅满是感动。街道围绕骑手不同时段、不同场景的需求,推出“全时响应、全域覆盖”的精准服务,用细节传递城市温度。

    府城社区推出“暖‘新’地图”,在辖区四个院落门口设置醒目指引,破解外卖配送“最后一公里”迷途难题;为骑手建立专属健康档案,每月联合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展义诊,717美团骑士节期间还联动中医馆提供腰椎颈椎保健、肠胃调理等个性化健康方案。2025年8月,社区更联合市场监管所、医院开展“急救知识护‘新’锋”活动,教授中暑处置、心肺复苏等技能,让骑手化身世运会期间的“移动救援前哨”,为赛事安全保驾护航。

    今年7月,盛华社区聚焦骑手职业发展需求,联合顺丰网点开展“精进服务・赋能未来”培训,利用骑手上岗前的碎片时间,讲解服务规范、高效沟通、路线优化等内容,并为骑手准备营养早餐和防晒套装,让劳动者们感觉到“被看见、被尊重”。

    双向赋能促共治,激活“共建共享”治理效能

    “以前觉得自己只是送外卖的,现在能当‘食品安全哨兵’‘流动网格员’,为社区出力特别有成就感!”盛乐社区的党员骑手刘兴海的话,道出了石羊街道“服务-治理”双循环的核心成效。街道打破“单向服务”模式,通过搭建平台、完善激励机制,让骑手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

    府城社区创新组建“督督侠”兼职食品安全监督员队伍,吸纳12名骑手加入,赋予其“日常监督、线索反馈、文明劝导”职责。骑手在取送餐时排查食材变质、后厨卫生差等隐患,通过“小羊家园”APP上传线索,形成“发现-上报-处置-反馈”闭环;社区建立积分制度,有效线索可兑换生活用品、换电卡,年度评选“红色监督标兵”并抄送骑手所在党组织。截至目前,“督督侠”累计上报问题17件,办结率100%,商户证照齐全率、后厨卫生达标率显著提升。

    盛乐社区则组建300余人的“流动微网格员”队伍,招募骑手成为“平安吹哨员”,鼓励他们用“随手拍”上报飞线充电、路面破损等隐患;社区还搭建“爱邻议事会”“倾听‘新’声”畅聊会等平台,让居民与骑手共同制定“友好通行规范”,解决写字楼配送痛点。结合“小羊家园”积分兑换制度,骑手参与志愿服务、隐患报送可兑换微心愿礼包,形成“服务得实惠、治理有动力”的良性循环。

    石羊街道以党建为笔,以服务为墨,为骑手群体描绘了“有保障、有认同、有发展”的生活图景。未来,石羊街道将持续深化骑手友好社区建设,以科技赋能、设施升级、人文关怀为抓手,推动新就业群体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书写“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篇章。肖朝德 图由石羊街道办提供)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党建引领聚合力 服务治理双循环丨成都高新区石羊街道聚力打造骑手友好社区

    2025-09-23 15:31:02 来源:西部经济网

    “以前送单间隙想喝口热水、充个电都得四处找,现在有了服务驿站,休息、热饭一站式解决,还能学急救技能,感觉在城市里有了‘第二个家’!”成都高新区石羊街道府城社区的骑手章强高兴地说。近年来,石羊街道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驱动力,聚焦骑手群体“休息难、补给难、融入难;盼保障、盼认同、盼发展”的“三难三盼”需求,探索“骑手友好社区”建设模式,推动服务供给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让城市“摆渡人”从“过客”变“主角”。

    党建领航筑根基,织密“全域覆盖”服务网络

    “阵地是服务的基础,只有让骑手‘歇得下’,才能让他们‘融得进’。”石羊街道社治办主任陈明表示,街道以党建为纽带,整合多方资源,为骑手群体打造触手可及的服务阵地矩阵。

    府城社区率先构建“1+20+N”服务体系:以10平方米的“府城社区书记面对面工作室暨暖新服务驿站”为核心,集成建议征集、医疗急救、休憩阅读等8类功能,辐射1.5公里范围;联合15家沿街商户打造20个“暖心补给蜂点”,形成5分钟补给圈,免费提供热水、充电、关爱食品领取等服务;链接成都市一医院、400余家商户等N个配套资源,覆盖就餐、健康体检、法律咨询等需求,彻底破解骑手“休息难、补给难”痛点。

    盛乐社区则依托复城国际“暖心驿站”,搭建“线上+线下”双渠道服务阵地:线下设置“人民建议征集”信箱,整合党群服务中心、职工之家等资源,将驿站打造成集歇脚、充电、健康监测于一体的休憩地;线上借助“小羊家园”小程序,开通“建言献策”板块,骑手可随时反馈需求。下一步,街道将升级“小羊家园”小程序,嵌入骑手友好地图,完善配送导航指引,以科技赋能提升服务精准度。

    精准服务暖人心,破解“全时全域”群体痛点

    “夏天有清凉礼包和中药茶饮,冬天有热粥暖饮,连我们的腰椎颈椎健康,街道都记在心上!”提及石羊街道的服务,山姆骑手李师傅满是感动。街道围绕骑手不同时段、不同场景的需求,推出“全时响应、全域覆盖”的精准服务,用细节传递城市温度。

    府城社区推出“暖‘新’地图”,在辖区四个院落门口设置醒目指引,破解外卖配送“最后一公里”迷途难题;为骑手建立专属健康档案,每月联合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展义诊,717美团骑士节期间还联动中医馆提供腰椎颈椎保健、肠胃调理等个性化健康方案。2025年8月,社区更联合市场监管所、医院开展“急救知识护‘新’锋”活动,教授中暑处置、心肺复苏等技能,让骑手化身世运会期间的“移动救援前哨”,为赛事安全保驾护航。

    今年7月,盛华社区聚焦骑手职业发展需求,联合顺丰网点开展“精进服务・赋能未来”培训,利用骑手上岗前的碎片时间,讲解服务规范、高效沟通、路线优化等内容,并为骑手准备营养早餐和防晒套装,让劳动者们感觉到“被看见、被尊重”。

    双向赋能促共治,激活“共建共享”治理效能

    “以前觉得自己只是送外卖的,现在能当‘食品安全哨兵’‘流动网格员’,为社区出力特别有成就感!”盛乐社区的党员骑手刘兴海的话,道出了石羊街道“服务-治理”双循环的核心成效。街道打破“单向服务”模式,通过搭建平台、完善激励机制,让骑手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

    府城社区创新组建“督督侠”兼职食品安全监督员队伍,吸纳12名骑手加入,赋予其“日常监督、线索反馈、文明劝导”职责。骑手在取送餐时排查食材变质、后厨卫生差等隐患,通过“小羊家园”APP上传线索,形成“发现-上报-处置-反馈”闭环;社区建立积分制度,有效线索可兑换生活用品、换电卡,年度评选“红色监督标兵”并抄送骑手所在党组织。截至目前,“督督侠”累计上报问题17件,办结率100%,商户证照齐全率、后厨卫生达标率显著提升。

    盛乐社区则组建300余人的“流动微网格员”队伍,招募骑手成为“平安吹哨员”,鼓励他们用“随手拍”上报飞线充电、路面破损等隐患;社区还搭建“爱邻议事会”“倾听‘新’声”畅聊会等平台,让居民与骑手共同制定“友好通行规范”,解决写字楼配送痛点。结合“小羊家园”积分兑换制度,骑手参与志愿服务、隐患报送可兑换微心愿礼包,形成“服务得实惠、治理有动力”的良性循环。

    石羊街道以党建为笔,以服务为墨,为骑手群体描绘了“有保障、有认同、有发展”的生活图景。未来,石羊街道将持续深化骑手友好社区建设,以科技赋能、设施升级、人文关怀为抓手,推动新就业群体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书写“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篇章。肖朝德 图由石羊街道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