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2 16:46:53 来源:西部经济网
背景介绍:1968年至2001年的33年间,石油大军“五征”长庆姬塬未果。2001年,“六上”姬塬,成功钻探长庆姬塬油田功勋井——黄8-9井,拉开了姬塬油田全面勘探开发的序幕。
1999年7月18日,长庆油田组建周边油田开发事业部(采油五厂前身);2004年12月31日,原油年产量达到26.24万吨;2005年1月11日,事业部第四次更名为第五采油厂,全面主导姬塬油田开发建设,累计生产原油超过5500万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姬塬力量。
2025年,是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五厂建厂20周年。
20年铸魂——队伍壮大40倍,锻造了“风沙大责任更大、海拔高志气更高”的“姬塬人”。
20年竞速——产量跃升10倍,创造了“八年建成300万吨采油厂、新能源建设领跑”的“姬塬速度”。
20年破局——成果增长36倍,构建了“传统油气高效生产、油田绿色低碳转型”双轮驱动的“姬塬模式”。
产量跨越铸丰碑,八年功成300万吨大油田
2004年2月23日,长庆油田最早、最大的群式井组——采油五厂耿114井组一期建成投运 摄影:张潇
2005年1月11日,采油五厂挂牌锣鼓余音未散,姬塬油田大开发的号角已响彻黄土沟壑,“姬塬惊雷”直冲天穹。这一年,原油产量一举突破51.42万吨,为“八年建成300万吨”立下开山“头功”。
产量攀升的脚步从未停歇,每一步都掷地有声——
2007年10月20日,原油产量突破100万吨,跻身百万吨采油厂行列。
2010年11月20日,原油产量跨越200万吨,跃居长庆油田第三大采油厂。
2012年12月20日,原油产量实现300万吨,比油田公司预定规划提前三年实现目标,成功跻身中国石油“十大”采油厂行列。
这份跨越式发展,源于“资源粮仓”的坚实支撑。八年来,以“边勘探、边评价、边开发”的一体化思路推进滚动建产,主攻延长组规模潜力、兼顾延安组高效开发,不断突破勘探难点。至2012年,累计探明含油面积达669.2平方公里,石油地质储量突破2.79亿吨,为产量攀升筑牢了“资源粮仓”。2011年,姬塬油田成为全国首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之一,成为行业标杆。
资源的高效转化,离不开开发模式的创新突破。“立体开发、市场运作、技术集成、系统优化”的“姬塬模式”雏形应运而生。立体开发通过多套井网同区域布局,让侏罗系、三叠系油藏同步动用,破解了非主力层“沉睡”难题;市场运作以“自主管理、互利共赢”引入社会化队伍,补上用工短缺“短板”,保障了生产建设高效推进;“五项特色+八项配套”技术体系精准破题,让超低渗透油田开发有了“专属方案”;“场站合建、群式开发”的地面布局,更在复杂地形中实现了资源集约利用。
依托这一模式,油田开发水平持续保持Ⅰ类;2010年起连续三年建产超百万吨,创10项长庆新纪录;2012年,230万吨产能项目斩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中国石油优质工程金奖。同年,采油五厂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稳产提质开新局,十余年深耕启现代化征程
2019年10月1日,姬塬人手持国旗合影留念,让能源报国的初心与国旗同辉。摄影:张潇
创业维艰,守成更难。
2012年原油产量突破300万吨后,“如何守荣光、提质效”的考题沉甸甸摆在姬塬人面前。全厂上下以“久久为功”的韧劲作答,从“保规模”到“重质效”,再到锚定“高质量发展现代化采油厂”目标,十余年稳产路以“管理+技术”为双引擎,以“夯基础、控含水、降递减、提水平”为主线,在攻坚与突破中实现快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化。
管理是稳产的“定盘星”。生产组织上,创新“大前指”模式,依托生产保障、智能调度体系缩短管理半径,配套“每日晨会、每旬碰头会、每月例会”等机制实现问题快响应、决策高效率;审时度势启动专题劳动竞赛,以“比学赶超”激发全员上产热情,凝聚“上下联动、责任共担”的攻坚合力,推动生产节奏紧凑高效。基础管理上,推行“两册”“对标” 管理,构建班组“三级”诊断体系,落地“五型”班组创建与“一班一型一措施”差异管理,将管理优势层层传导至基层一线,切实转化为稳产动能。
技术是提质的“加速器”。以“全过程效益开发”理念为指引,勘探开发先谋增储,靠“浅层找发现、深层寻突破、页岩油攻关、老区再挖潜”四大通道筑牢资源根基;再求稳产,用“重评油藏、重构井网”等策略稳住产量底盘,依托“四个一”油藏管理法实现开发精准化。工艺配套则向创新要效益,落地“低成本增产增注、机采系统提效、地面优化简化”等六大技术集群,既啃下低效井“硬骨头”、降低生产能耗,更蹚出绿色开发新路,让高位稳产与提质增效深度融合,为老油田注入持久活力。
双翼齐飞间,硕果满枝:2014年原油产量达335.49万吨,人均年产油量825吨创长庆新高;2021年实现连续10年稳产300万吨,为油田公司产量箭头持续向上做出有力支撑。
新起点再攀峰。站在2025年建厂20周年新起点,采油五厂锚定“建设高质量发展现代化采油厂”总目标,以“三步走”规划为纲领、以“1354”工作路径为抓手,在黄土塬上续写生产建设新篇。
以数字化赋能,让生产更智能。推行“大监控”模式改革,将《采油工艺运行决策支持与风险管控系统》嵌入生产全链条,实现实时监控、智能诊断、自动处置,让“智慧大脑”为高效生产赋能。以技术强根基,让发展更持久:开展油田开发基础管理专项提升,抓实“油藏-井筒-地面”全流程管控,健全稳产特色技术系列,让每一口井都成为效益稳产的“主力军”。以作风铸灵魂,让干劲更炽热:弘扬“铁人五讲”精神,以“三抓三强”为牵引、“三讲三不讲”为标尺,落实闭环督办,推动机关下沉服务基层,凝聚全员上产合力。
绿色破局立标杆,二十年笃行建多能共生体系
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和谐共生 摄影:徐明凯
秋风掠过黄土塬,2025年新投运的长庆油田首台风机缓缓转动。银灰扇叶与不远处的CCUS国家级示范工程、分布式光伏板、碳汇林错落相依……这幅绿色图景,正是采油五厂新能源绿色版图扩容升级的生动缩影。
当绿色低碳成为行业转型方向,采油五厂率先在CCUS领域破局:2014年项目立项后,仅用6年就实现从“试验”到“示范”的跨越——2017年建成先导试注工程,2020年建成国内首个国家级CCUS示范工程,先后攻克12项关键技术,形成“CO2捕集-液化-注入”完整工艺,累计注入液态CO2超36万吨。2023年,项目喜提第十一届“母亲河奖”“绿色项目奖”提名。
同时,在伴生气利用持续发力,出台了 “气化油区方案”“伴生气管理细则”等,构建“集气-输送-处理-利用”体系,伴生气综合利用率超95%,全厂加热炉“零燃油”运行,年产生轻烃2.3万吨,实现了“变废为宝”,2022年,姬塬油田回收利用伴生气项目被中国石油纳入绿色低碳发展典型示范项目。
2021年,“双碳”目标推动下,姬塬油田绿色低碳新能源综合示范基地建设全面启动。采油五厂锚定“绿色零碳示范基地”目标,构建以CCUS为核心,覆盖节能降耗、清洁电力、清洁热力、碳汇林、伴生气利用的“1+5”技术路径,推动新能源业务从“单点试水”走向“全链覆盖”。短短5年,长庆油田最大伴生气处理站、首个光伏井场、第一片百亩碳汇林、首个绿色零碳生产单元以及陕西省首口长停井地热井相继落地,2025年再添长庆油田首台风机——“碳、气、风、光、热”全业务布局成形,采油五厂成为长庆油田绿色低碳发展的亮丽名片,为行业低碳转型提供了“姬塬方案”。
如今,示范基地形成了“油、气、风、光、热”多能互补格局,较2020年总能耗、碳排放降幅均超30%,姬塬油田绿色低碳发展案例更是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向世界展示中国能源企业的责任与担当。数年来的新能源建设,采油五厂不仅实现从“0”到“多能共生”的突破,既刷新了“姬塬速度”的绿色内涵,更将“姬塬模式”升级为“传统油气+绿色低碳”双轮驱动,让“油丰”与“绿韵”在黄土塬上和谐共生。
20年的奋斗历程,一路昂扬;20年的发展经验,弥足珍贵。20年光阴在黄土塬刻下足迹:是“六上姬塬”的钻塔轰鸣,是持续稳产的油流奔涌,更是风机光伏与CCUS共舞的绿色交响——“姬塬速度”“姬塬模式”从不是静止的勋章,而是一代代“姬塬人”踏出来的征途。(张敏)
2025-09-22 16:46:53 来源:西部经济网
背景介绍:1968年至2001年的33年间,石油大军“五征”长庆姬塬未果。2001年,“六上”姬塬,成功钻探长庆姬塬油田功勋井——黄8-9井,拉开了姬塬油田全面勘探开发的序幕。
1999年7月18日,长庆油田组建周边油田开发事业部(采油五厂前身);2004年12月31日,原油年产量达到26.24万吨;2005年1月11日,事业部第四次更名为第五采油厂,全面主导姬塬油田开发建设,累计生产原油超过5500万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姬塬力量。
2025年,是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五厂建厂20周年。
20年铸魂——队伍壮大40倍,锻造了“风沙大责任更大、海拔高志气更高”的“姬塬人”。
20年竞速——产量跃升10倍,创造了“八年建成300万吨采油厂、新能源建设领跑”的“姬塬速度”。
20年破局——成果增长36倍,构建了“传统油气高效生产、油田绿色低碳转型”双轮驱动的“姬塬模式”。
产量跨越铸丰碑,八年功成300万吨大油田
2004年2月23日,长庆油田最早、最大的群式井组——采油五厂耿114井组一期建成投运 摄影:张潇
2005年1月11日,采油五厂挂牌锣鼓余音未散,姬塬油田大开发的号角已响彻黄土沟壑,“姬塬惊雷”直冲天穹。这一年,原油产量一举突破51.42万吨,为“八年建成300万吨”立下开山“头功”。
产量攀升的脚步从未停歇,每一步都掷地有声——
2007年10月20日,原油产量突破100万吨,跻身百万吨采油厂行列。
2010年11月20日,原油产量跨越200万吨,跃居长庆油田第三大采油厂。
2012年12月20日,原油产量实现300万吨,比油田公司预定规划提前三年实现目标,成功跻身中国石油“十大”采油厂行列。
这份跨越式发展,源于“资源粮仓”的坚实支撑。八年来,以“边勘探、边评价、边开发”的一体化思路推进滚动建产,主攻延长组规模潜力、兼顾延安组高效开发,不断突破勘探难点。至2012年,累计探明含油面积达669.2平方公里,石油地质储量突破2.79亿吨,为产量攀升筑牢了“资源粮仓”。2011年,姬塬油田成为全国首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之一,成为行业标杆。
资源的高效转化,离不开开发模式的创新突破。“立体开发、市场运作、技术集成、系统优化”的“姬塬模式”雏形应运而生。立体开发通过多套井网同区域布局,让侏罗系、三叠系油藏同步动用,破解了非主力层“沉睡”难题;市场运作以“自主管理、互利共赢”引入社会化队伍,补上用工短缺“短板”,保障了生产建设高效推进;“五项特色+八项配套”技术体系精准破题,让超低渗透油田开发有了“专属方案”;“场站合建、群式开发”的地面布局,更在复杂地形中实现了资源集约利用。
依托这一模式,油田开发水平持续保持Ⅰ类;2010年起连续三年建产超百万吨,创10项长庆新纪录;2012年,230万吨产能项目斩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中国石油优质工程金奖。同年,采油五厂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稳产提质开新局,十余年深耕启现代化征程
2019年10月1日,姬塬人手持国旗合影留念,让能源报国的初心与国旗同辉。摄影:张潇
创业维艰,守成更难。
2012年原油产量突破300万吨后,“如何守荣光、提质效”的考题沉甸甸摆在姬塬人面前。全厂上下以“久久为功”的韧劲作答,从“保规模”到“重质效”,再到锚定“高质量发展现代化采油厂”目标,十余年稳产路以“管理+技术”为双引擎,以“夯基础、控含水、降递减、提水平”为主线,在攻坚与突破中实现快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化。
管理是稳产的“定盘星”。生产组织上,创新“大前指”模式,依托生产保障、智能调度体系缩短管理半径,配套“每日晨会、每旬碰头会、每月例会”等机制实现问题快响应、决策高效率;审时度势启动专题劳动竞赛,以“比学赶超”激发全员上产热情,凝聚“上下联动、责任共担”的攻坚合力,推动生产节奏紧凑高效。基础管理上,推行“两册”“对标” 管理,构建班组“三级”诊断体系,落地“五型”班组创建与“一班一型一措施”差异管理,将管理优势层层传导至基层一线,切实转化为稳产动能。
技术是提质的“加速器”。以“全过程效益开发”理念为指引,勘探开发先谋增储,靠“浅层找发现、深层寻突破、页岩油攻关、老区再挖潜”四大通道筑牢资源根基;再求稳产,用“重评油藏、重构井网”等策略稳住产量底盘,依托“四个一”油藏管理法实现开发精准化。工艺配套则向创新要效益,落地“低成本增产增注、机采系统提效、地面优化简化”等六大技术集群,既啃下低效井“硬骨头”、降低生产能耗,更蹚出绿色开发新路,让高位稳产与提质增效深度融合,为老油田注入持久活力。
双翼齐飞间,硕果满枝:2014年原油产量达335.49万吨,人均年产油量825吨创长庆新高;2021年实现连续10年稳产300万吨,为油田公司产量箭头持续向上做出有力支撑。
新起点再攀峰。站在2025年建厂20周年新起点,采油五厂锚定“建设高质量发展现代化采油厂”总目标,以“三步走”规划为纲领、以“1354”工作路径为抓手,在黄土塬上续写生产建设新篇。
以数字化赋能,让生产更智能。推行“大监控”模式改革,将《采油工艺运行决策支持与风险管控系统》嵌入生产全链条,实现实时监控、智能诊断、自动处置,让“智慧大脑”为高效生产赋能。以技术强根基,让发展更持久:开展油田开发基础管理专项提升,抓实“油藏-井筒-地面”全流程管控,健全稳产特色技术系列,让每一口井都成为效益稳产的“主力军”。以作风铸灵魂,让干劲更炽热:弘扬“铁人五讲”精神,以“三抓三强”为牵引、“三讲三不讲”为标尺,落实闭环督办,推动机关下沉服务基层,凝聚全员上产合力。
绿色破局立标杆,二十年笃行建多能共生体系
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和谐共生 摄影:徐明凯
秋风掠过黄土塬,2025年新投运的长庆油田首台风机缓缓转动。银灰扇叶与不远处的CCUS国家级示范工程、分布式光伏板、碳汇林错落相依……这幅绿色图景,正是采油五厂新能源绿色版图扩容升级的生动缩影。
当绿色低碳成为行业转型方向,采油五厂率先在CCUS领域破局:2014年项目立项后,仅用6年就实现从“试验”到“示范”的跨越——2017年建成先导试注工程,2020年建成国内首个国家级CCUS示范工程,先后攻克12项关键技术,形成“CO2捕集-液化-注入”完整工艺,累计注入液态CO2超36万吨。2023年,项目喜提第十一届“母亲河奖”“绿色项目奖”提名。
同时,在伴生气利用持续发力,出台了 “气化油区方案”“伴生气管理细则”等,构建“集气-输送-处理-利用”体系,伴生气综合利用率超95%,全厂加热炉“零燃油”运行,年产生轻烃2.3万吨,实现了“变废为宝”,2022年,姬塬油田回收利用伴生气项目被中国石油纳入绿色低碳发展典型示范项目。
2021年,“双碳”目标推动下,姬塬油田绿色低碳新能源综合示范基地建设全面启动。采油五厂锚定“绿色零碳示范基地”目标,构建以CCUS为核心,覆盖节能降耗、清洁电力、清洁热力、碳汇林、伴生气利用的“1+5”技术路径,推动新能源业务从“单点试水”走向“全链覆盖”。短短5年,长庆油田最大伴生气处理站、首个光伏井场、第一片百亩碳汇林、首个绿色零碳生产单元以及陕西省首口长停井地热井相继落地,2025年再添长庆油田首台风机——“碳、气、风、光、热”全业务布局成形,采油五厂成为长庆油田绿色低碳发展的亮丽名片,为行业低碳转型提供了“姬塬方案”。
如今,示范基地形成了“油、气、风、光、热”多能互补格局,较2020年总能耗、碳排放降幅均超30%,姬塬油田绿色低碳发展案例更是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向世界展示中国能源企业的责任与担当。数年来的新能源建设,采油五厂不仅实现从“0”到“多能共生”的突破,既刷新了“姬塬速度”的绿色内涵,更将“姬塬模式”升级为“传统油气+绿色低碳”双轮驱动,让“油丰”与“绿韵”在黄土塬上和谐共生。
20年的奋斗历程,一路昂扬;20年的发展经验,弥足珍贵。20年光阴在黄土塬刻下足迹:是“六上姬塬”的钻塔轰鸣,是持续稳产的油流奔涌,更是风机光伏与CCUS共舞的绿色交响——“姬塬速度”“姬塬模式”从不是静止的勋章,而是一代代“姬塬人”踏出来的征途。(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