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丨四川南充南部县:建强基础设施 优化园区软实力助力农业发展提档升级

    2025-09-18 17:04:58 来源:西部经济网

    本网讯(记者 黄韬)9月17日,在南充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全力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新闻发布会(南部专场)上,南部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罗艳介绍,围绕“到2026年成功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既定目标,该县聚焦“建设全国生态种养循环示范区、打造西部乡村全面振兴新样板”定位,加快完善生猪、柑橘生态种养循环产业链。目前,阶段工作在四个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集群发展主导产业 农业效益逐步显现

    南部县始终坚持规划引领、链式发展,将产业园原规划涉及的15个乡镇191个村调整为17个乡镇123个村,围绕“生猪+柑橘”两大主导产业,出台了“1+6+N”系列文件、政策作支撑,产业园“接二连三”的融合发展效益逐步显现。

    近两年时间,南部县已累计投入资金7.2亿元,实施黑猪种猪场、柑橘分拣中心等项目118个,产业园内建成柑橘种植面积9.1万亩、规模化养殖场113家,引育精深加工企业13家,配套柑橘产业产地加工68处,主导产业加工转化率达到87.1%,成功孵化了“南部至味”区域公用品牌。2024年,产业园实现柑橘产能13.5万吨、生猪出栏量28.8万头,总产值82.6亿元。

           筑牢园区科技支撑 降本增效效果明显

    南部县始终坚持数智赋能、创新引领,目前已与中国农科院、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所共建专家工作站3个,开发新产品、新技术23个。

    在全省率先试点建设生猪生产智慧管理平台,配套智能设备700余套,93家规模养殖场实现智能饲喂、智能环控、智能监测,场均人工成本降低35%以上、经济效益提升8%以上。高标准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水肥一体化柑橘产业园灌面6万亩,亩均节水900方、节肥15公斤,综合成本降低30%以上。

           深入推进绿色发展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南部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种养循环,创新构建了“猪—沼—果—饲”闭环生态种养模式,建成国能生物发电厂、农神生物有机肥厂,园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0%以上,种养循环覆盖面80%以上,入列全国首批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县。

    主导产业企业全部接入国家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5%以上,累计认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24个、覆盖面积5.3万亩,已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柑橘)标准化生产基地。

           创新机制助农增收 典型模式值得推广

    南部县创新了“五方联盟”(即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人民群众+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三园共建”(即创业园+就业园+托管园)、“五金惠农”(即流转土地收租金、务工挣薪金、订单收购保底金、入股分红得股金、旅游消费赚现金)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9.2万人入园增收,2024年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万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33.9%,入选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联农带农十大典型模式。

    “下一步,南部县将进一步完善核心区产业路网、生产用水渠系等基础设施,健全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社会化服务等体系,创新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业态,提高园区综合效益,加快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罗艳掷地有声地说。(南部县委宣传部供图)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丨四川南充南部县:建强基础设施 优化园区软实力助力农业发展提档升级

    2025-09-18 17:04:58 来源:西部经济网

    本网讯(记者 黄韬)9月17日,在南充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全力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新闻发布会(南部专场)上,南部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罗艳介绍,围绕“到2026年成功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既定目标,该县聚焦“建设全国生态种养循环示范区、打造西部乡村全面振兴新样板”定位,加快完善生猪、柑橘生态种养循环产业链。目前,阶段工作在四个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集群发展主导产业 农业效益逐步显现

    南部县始终坚持规划引领、链式发展,将产业园原规划涉及的15个乡镇191个村调整为17个乡镇123个村,围绕“生猪+柑橘”两大主导产业,出台了“1+6+N”系列文件、政策作支撑,产业园“接二连三”的融合发展效益逐步显现。

    近两年时间,南部县已累计投入资金7.2亿元,实施黑猪种猪场、柑橘分拣中心等项目118个,产业园内建成柑橘种植面积9.1万亩、规模化养殖场113家,引育精深加工企业13家,配套柑橘产业产地加工68处,主导产业加工转化率达到87.1%,成功孵化了“南部至味”区域公用品牌。2024年,产业园实现柑橘产能13.5万吨、生猪出栏量28.8万头,总产值82.6亿元。

           筑牢园区科技支撑 降本增效效果明显

    南部县始终坚持数智赋能、创新引领,目前已与中国农科院、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所共建专家工作站3个,开发新产品、新技术23个。

    在全省率先试点建设生猪生产智慧管理平台,配套智能设备700余套,93家规模养殖场实现智能饲喂、智能环控、智能监测,场均人工成本降低35%以上、经济效益提升8%以上。高标准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水肥一体化柑橘产业园灌面6万亩,亩均节水900方、节肥15公斤,综合成本降低30%以上。

           深入推进绿色发展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南部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种养循环,创新构建了“猪—沼—果—饲”闭环生态种养模式,建成国能生物发电厂、农神生物有机肥厂,园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0%以上,种养循环覆盖面80%以上,入列全国首批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县。

    主导产业企业全部接入国家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5%以上,累计认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24个、覆盖面积5.3万亩,已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柑橘)标准化生产基地。

           创新机制助农增收 典型模式值得推广

    南部县创新了“五方联盟”(即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人民群众+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三园共建”(即创业园+就业园+托管园)、“五金惠农”(即流转土地收租金、务工挣薪金、订单收购保底金、入股分红得股金、旅游消费赚现金)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9.2万人入园增收,2024年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万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33.9%,入选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联农带农十大典型模式。

    “下一步,南部县将进一步完善核心区产业路网、生产用水渠系等基础设施,健全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社会化服务等体系,创新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业态,提高园区综合效益,加快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罗艳掷地有声地说。(南部县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