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7 10:59:28 来源:西部经济网
本网讯(周亮 记者 黄韬)8月4日,四川中兆永烨半导体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里,工人正在精密仪器前专注工作,激光切割机发出细微的轰鸣声,一块块半导体芯片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快速流转。
放眼蓬安工业园区,半导体封装测试生产线高速运转,智能终端制造车间一派繁忙……如今,蓬安县正以崭新的姿态在电子信息产业赛道上加速奔跑。
从零起步到产业集群初具规模,蓬安仅用了3年时间。
保姆式服务推动半导体企业落地生根
在蓬安工业园区,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四川中兆永烨半导体有限公司的现代化厂房。在公司副总经理陈黎明带领下,记者走进该公司的生产车间看到,全自动模压机正将环氧树脂精准塑封成型,X光机对产品进行无损检测,激光切割机与水刀分切机协同作业,将晶圆切割成指定尺寸,整个过程高效而精准。
“一期项目从签约到试生产仅用时8个月。”陈黎明介绍,2023年7月,中兆永烨一期项目正式投产,建设了半导体存储芯片封装测试生产线,年产能达3600万片。2024年10月,中兆永烨二期项目启动,占地130亩,包括厂房、宿舍及配套研发中心。目前,所有厂房均已封顶,将进行二次结构施工。
“二期全面投产后,公司年产值将突破20亿元。”陈黎明指着工地展板上的规划图告诉记者,技术方面,公司拥有7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3项发明专利正在申报中,其中“全自动基板切割机上料组件”专利能显著提升生产精度与效率。今年1至6月,公司实现产值超亿元,市场拓展至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全年预计完成产值3亿元以上。
中兆永烨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蓬安县的保姆式服务。蓬安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成立了服务专班,实施“一企一策”,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主动协调解决融资、供电、用工等问题。特别是在二期项目建设中,园区推行“拿地即开工”“分段验收”等模式,将项目审批时限压缩60%,确保工程快速推进。
以园聚链电子信息产业链初具规模
在中兆永烨快速发展的同时,蓬安县围绕电子信息产业精心布局,已形成“材料供应-元件制造-终端产品”的全链条产业体系。
8月4日,记者在四川鑫旺科技有限公司,看到了产业链上游的生动场景——百级无尘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生产电子专用材料,这些产品将成为存储芯片的关键原料。
“公司主要聚焦电子专用材料、电子元器件、新材料等的技术研发、生产和销售。”鑫旺科技经理何礼鹏介绍,企业拥有百级无尘车间3000平方米、千级无尘车间5000平方米,各类生产设备350余台(套),建有3条生产线,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展示区内,展陈着公司为华为、小米等知名厂商配套的产品。
“我们公司的产品位于触摸屏产业链的中游,对蓬安电子信息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起着承上启下作用。”何礼鹏表示,公司将持续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力度,推动形成产业集群。
在蓬安电子信息产业链下游,南充英米派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是华为、腾讯的智能车载及商显产品供应商。
记者走进英米派诺生产车间,只见各条生产线全速运转。“我们的液晶显示模组应用于新零售、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领域,公司已步入良性发展阶段。”公司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何川龙介绍。
目前,蓬安县“以园聚链、以链集群”的战略布局初见成效。数据显示,2024年全县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7%,形成从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园区内企业相互配套、协同发展,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近年来,蓬安县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完善园区配套——投资建设了3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3万吨级工业污水处理厂及产业综合体,拓展工业用地400亩,园区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实施“相如英才计划”,联合高校培养“高精尖缺”人才,建设职教产业园,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川鑫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赶制订单。周亮 摄
攀“高”逐“新”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在蓬安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当地政府对新质生产力的前瞻布局。
陈黎明向记者透露了公司的发展蓝图:“计划深化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第三代半导体技术研发,并拓展海外市场。未来3年,我们的专利技术将应用于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等领域。”
这一规划与蓬安县“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高度契合。蓬安提出,重点发展数字产业和新能源两大方向,推动5G、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建设“数字工厂”,同时发展第三代光伏技术,培育能源产业新增长点。随着成达万高铁、巴南高铁的建设,蓬安将更好地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吸引更多技术转移和资本投入。
在产城融合方面,蓬安也有独特思路。园区不仅注重生产功能,还配套建设了人才公寓、运动场所等生活设施,打造产、城、人深度融合的现代化园区。更富创意的是,蓬安以“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为纽带,推动相如故城、百牛渡江等文旅项目与工业经济协同发展。
近年来,蓬安坚定实施制造强县战略,建立工业企业梯度培育库,出台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探索组建工业供应链公司,帮助企业解决原材料供给、融资、用工、销售等难题。这些举措将为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从零起步到全产业链布局,从单一企业落地到产业集群崛起,蓬安用3年时间跑出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加速度”。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蓬安的产业雄心愈发清晰。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深入推进,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持续赋能,这座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滨江之城,必将在电子信息产业赛道上跑出更快的“加速度”。
2025-08-07 10:59:28 来源:西部经济网
本网讯(周亮 记者 黄韬)8月4日,四川中兆永烨半导体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里,工人正在精密仪器前专注工作,激光切割机发出细微的轰鸣声,一块块半导体芯片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快速流转。
放眼蓬安工业园区,半导体封装测试生产线高速运转,智能终端制造车间一派繁忙……如今,蓬安县正以崭新的姿态在电子信息产业赛道上加速奔跑。
从零起步到产业集群初具规模,蓬安仅用了3年时间。
保姆式服务推动半导体企业落地生根
在蓬安工业园区,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四川中兆永烨半导体有限公司的现代化厂房。在公司副总经理陈黎明带领下,记者走进该公司的生产车间看到,全自动模压机正将环氧树脂精准塑封成型,X光机对产品进行无损检测,激光切割机与水刀分切机协同作业,将晶圆切割成指定尺寸,整个过程高效而精准。
“一期项目从签约到试生产仅用时8个月。”陈黎明介绍,2023年7月,中兆永烨一期项目正式投产,建设了半导体存储芯片封装测试生产线,年产能达3600万片。2024年10月,中兆永烨二期项目启动,占地130亩,包括厂房、宿舍及配套研发中心。目前,所有厂房均已封顶,将进行二次结构施工。
“二期全面投产后,公司年产值将突破20亿元。”陈黎明指着工地展板上的规划图告诉记者,技术方面,公司拥有7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3项发明专利正在申报中,其中“全自动基板切割机上料组件”专利能显著提升生产精度与效率。今年1至6月,公司实现产值超亿元,市场拓展至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全年预计完成产值3亿元以上。
中兆永烨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蓬安县的保姆式服务。蓬安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成立了服务专班,实施“一企一策”,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主动协调解决融资、供电、用工等问题。特别是在二期项目建设中,园区推行“拿地即开工”“分段验收”等模式,将项目审批时限压缩60%,确保工程快速推进。
以园聚链电子信息产业链初具规模
在中兆永烨快速发展的同时,蓬安县围绕电子信息产业精心布局,已形成“材料供应-元件制造-终端产品”的全链条产业体系。
8月4日,记者在四川鑫旺科技有限公司,看到了产业链上游的生动场景——百级无尘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生产电子专用材料,这些产品将成为存储芯片的关键原料。
“公司主要聚焦电子专用材料、电子元器件、新材料等的技术研发、生产和销售。”鑫旺科技经理何礼鹏介绍,企业拥有百级无尘车间3000平方米、千级无尘车间5000平方米,各类生产设备350余台(套),建有3条生产线,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展示区内,展陈着公司为华为、小米等知名厂商配套的产品。
“我们公司的产品位于触摸屏产业链的中游,对蓬安电子信息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起着承上启下作用。”何礼鹏表示,公司将持续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力度,推动形成产业集群。
在蓬安电子信息产业链下游,南充英米派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是华为、腾讯的智能车载及商显产品供应商。
记者走进英米派诺生产车间,只见各条生产线全速运转。“我们的液晶显示模组应用于新零售、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领域,公司已步入良性发展阶段。”公司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何川龙介绍。
目前,蓬安县“以园聚链、以链集群”的战略布局初见成效。数据显示,2024年全县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7%,形成从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园区内企业相互配套、协同发展,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近年来,蓬安县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完善园区配套——投资建设了3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3万吨级工业污水处理厂及产业综合体,拓展工业用地400亩,园区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实施“相如英才计划”,联合高校培养“高精尖缺”人才,建设职教产业园,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川鑫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赶制订单。周亮 摄
攀“高”逐“新”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在蓬安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当地政府对新质生产力的前瞻布局。
陈黎明向记者透露了公司的发展蓝图:“计划深化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第三代半导体技术研发,并拓展海外市场。未来3年,我们的专利技术将应用于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等领域。”
这一规划与蓬安县“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高度契合。蓬安提出,重点发展数字产业和新能源两大方向,推动5G、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建设“数字工厂”,同时发展第三代光伏技术,培育能源产业新增长点。随着成达万高铁、巴南高铁的建设,蓬安将更好地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吸引更多技术转移和资本投入。
在产城融合方面,蓬安也有独特思路。园区不仅注重生产功能,还配套建设了人才公寓、运动场所等生活设施,打造产、城、人深度融合的现代化园区。更富创意的是,蓬安以“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为纽带,推动相如故城、百牛渡江等文旅项目与工业经济协同发展。
近年来,蓬安坚定实施制造强县战略,建立工业企业梯度培育库,出台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探索组建工业供应链公司,帮助企业解决原材料供给、融资、用工、销售等难题。这些举措将为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从零起步到全产业链布局,从单一企业落地到产业集群崛起,蓬安用3年时间跑出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加速度”。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蓬安的产业雄心愈发清晰。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深入推进,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持续赋能,这座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滨江之城,必将在电子信息产业赛道上跑出更快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