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7 10:50:50 来源:西部经济网
本网讯(记者 王建武 通讯员 鲁安君 胡尔西代姆·阿卜拉)盛夏时节,新疆疏勒县锦安镇的设施农业园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攀爬的西瓜藤、茁壮的菌菇、竞渡的龙舟……这些景象共同描绘着这里产业兴旺的和谐图景。
该镇通过精心培育“小西瓜”“香菌菇”“活水产”等特色产业链,不仅铺就了共同富裕的道路,也书写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汇聚起各族群众团结奋斗、共建美好家园的磅礴力量。
产业“聚链生金”铺就共同富裕康庄大道
近年来,锦安镇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郭牌西瓜、鲁疆情食用菌、江苏德利尔等企业扎根于此,不仅带来了成熟的种植技术,还成功引入了人参果、甘蔗、百香果等南方珍果,推广了贝贝南瓜、莲花白的高效种植模式。
这里的优质产品声名远播,“蔬乐贝贝”“早春蜜”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蔬乐”蔬菜更是远销中西南亚市场,果蔬年产值已突破3亿元。产业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断提升,郭牌西瓜相关行业标准增至26项,拥有专利212项;鲁疆情食用菌新增16项专利,还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光种得好还不够,精深加工让农产品身价倍增。通过引进喀什金优粮油等企业,开发出香菇脆、香菇酱等10多种高附加值产品,让菌菇价格翻番,市场越拓越宽,各族群众实实在在分享到了产业增值带来的红利。
资源整合的模式创新也带来了集体增收。锦安镇探索“乡镇联盟、资源共享”,推行“村村联建、村企共建”,在“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带头人”的组织架构下,实现了800多人的稳定就业,参与联建的村集体收入也大幅增长。
文化“融情润心”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图景
锦安镇因地制宜依托千亩水域资源,建成了全国第五个、新疆首个“中国钓鱼运动基地”,并成功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顶尖赛事如“全能王”全国钓鱼锦标赛、新疆首届游钓大赛在此举办,赛龙舟、舞龙狮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同步上演,吸引了超过15万人次游客,带来旅游收入1600万元,“大美喀什·游钓疏勒”的品牌越来越响亮。
产业与文化深度融合。乡创市集、渔里宿集等新业态兴起,“疏勒巧娘”项目通过“订单制+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模式,打造出“遇锦安”品牌。高效农业园、食用菌科技园、长寿村、胡杨林沙漠等资源被串联成精品旅游线路,让更多群众端稳了“旅游金饭碗”。
研学实践厚植家国情怀。“鲁疆情”蘑菇小镇升格为自治区研学旅游基地,在这里,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体验,目前园区准备了元蘑、黄金菇、平菇、猴头菇、茶树菇等品种供游客采摘,大家在共同劳动和学习中增进情谊,感受现代科技的魅力。
交往交流交融共筑民族团结同心圆
在日常的帮带中促进交往交流交融。锦安镇通过“山东技术员+本地群众”的“1+1+10”模式,7000多名群众掌握了标准化蔬菜种植、电商直播等实用技能。在“你来教、我来学”的双向交流中增进了感情。
在共享欢乐中深化认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锦安镇尤喀克其盖图克村举办了2025年全国飞盘公益万里行(疏勒站)暨疏勒丝路飞盘大赛、2025年“全能王”全国钓鱼锦标赛(新疆疏勒站)等赛事,让新兴时尚运动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体育活动中紧密相连。同时该镇深度挖掘乡村文化特色,立足本地特色资源,激活旅游、餐饮、民宿、特色农产品等行业,促进文化、体育、旅游、乡村和商业的深度融合。
如今的锦安镇,村集体年收入增长了235%,群众人均纯收入大幅增加。这些跃动的数字,是产业融合迸发的蓬勃力量,是广大群众团结奋进的实践成果,更是千家万户幸福生活的生动答卷。锦安镇用“同心链”串起了发展机遇,用“精神家园”传承着文化根脉,用“共富路”诠释着振兴真谛,在疏勒大地上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
2025-08-07 10:50:50 来源:西部经济网
本网讯(记者 王建武 通讯员 鲁安君 胡尔西代姆·阿卜拉)盛夏时节,新疆疏勒县锦安镇的设施农业园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攀爬的西瓜藤、茁壮的菌菇、竞渡的龙舟……这些景象共同描绘着这里产业兴旺的和谐图景。
该镇通过精心培育“小西瓜”“香菌菇”“活水产”等特色产业链,不仅铺就了共同富裕的道路,也书写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汇聚起各族群众团结奋斗、共建美好家园的磅礴力量。
产业“聚链生金”铺就共同富裕康庄大道
近年来,锦安镇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郭牌西瓜、鲁疆情食用菌、江苏德利尔等企业扎根于此,不仅带来了成熟的种植技术,还成功引入了人参果、甘蔗、百香果等南方珍果,推广了贝贝南瓜、莲花白的高效种植模式。
这里的优质产品声名远播,“蔬乐贝贝”“早春蜜”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蔬乐”蔬菜更是远销中西南亚市场,果蔬年产值已突破3亿元。产业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断提升,郭牌西瓜相关行业标准增至26项,拥有专利212项;鲁疆情食用菌新增16项专利,还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光种得好还不够,精深加工让农产品身价倍增。通过引进喀什金优粮油等企业,开发出香菇脆、香菇酱等10多种高附加值产品,让菌菇价格翻番,市场越拓越宽,各族群众实实在在分享到了产业增值带来的红利。
资源整合的模式创新也带来了集体增收。锦安镇探索“乡镇联盟、资源共享”,推行“村村联建、村企共建”,在“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带头人”的组织架构下,实现了800多人的稳定就业,参与联建的村集体收入也大幅增长。
文化“融情润心”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图景
锦安镇因地制宜依托千亩水域资源,建成了全国第五个、新疆首个“中国钓鱼运动基地”,并成功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顶尖赛事如“全能王”全国钓鱼锦标赛、新疆首届游钓大赛在此举办,赛龙舟、舞龙狮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同步上演,吸引了超过15万人次游客,带来旅游收入1600万元,“大美喀什·游钓疏勒”的品牌越来越响亮。
产业与文化深度融合。乡创市集、渔里宿集等新业态兴起,“疏勒巧娘”项目通过“订单制+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模式,打造出“遇锦安”品牌。高效农业园、食用菌科技园、长寿村、胡杨林沙漠等资源被串联成精品旅游线路,让更多群众端稳了“旅游金饭碗”。
研学实践厚植家国情怀。“鲁疆情”蘑菇小镇升格为自治区研学旅游基地,在这里,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体验,目前园区准备了元蘑、黄金菇、平菇、猴头菇、茶树菇等品种供游客采摘,大家在共同劳动和学习中增进情谊,感受现代科技的魅力。
交往交流交融共筑民族团结同心圆
在日常的帮带中促进交往交流交融。锦安镇通过“山东技术员+本地群众”的“1+1+10”模式,7000多名群众掌握了标准化蔬菜种植、电商直播等实用技能。在“你来教、我来学”的双向交流中增进了感情。
在共享欢乐中深化认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锦安镇尤喀克其盖图克村举办了2025年全国飞盘公益万里行(疏勒站)暨疏勒丝路飞盘大赛、2025年“全能王”全国钓鱼锦标赛(新疆疏勒站)等赛事,让新兴时尚运动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体育活动中紧密相连。同时该镇深度挖掘乡村文化特色,立足本地特色资源,激活旅游、餐饮、民宿、特色农产品等行业,促进文化、体育、旅游、乡村和商业的深度融合。
如今的锦安镇,村集体年收入增长了235%,群众人均纯收入大幅增加。这些跃动的数字,是产业融合迸发的蓬勃力量,是广大群众团结奋进的实践成果,更是千家万户幸福生活的生动答卷。锦安镇用“同心链”串起了发展机遇,用“精神家园”传承着文化根脉,用“共富路”诠释着振兴真谛,在疏勒大地上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