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6 10:49:55 来源:西部经济网
横跨珠江,“电力高速路”在粤港澳大湾区飞架;焊花飞溅,各大项目拔地而起;直播推介,岳池粮油销往全国……从国家重点工程到家乡特色产业,岳池农民工用实打实的技能,走出了一条增收路。
前不久,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去冬今春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成效突出单位的通报》中,岳池县榜上有名。这是我县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连续五年被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
岳池为何连续五年获得省级表彰?作为常年拥有农村劳动力42.68万人,年均转移就业约39万人的人口大县,岳池将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列为民生要务,加强技能培训,根治欠薪,营造关心关爱农民工社会氛围,让农民工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靶向培训
让农民工有了更多获得感
“有了技术,到哪里务工都有底气!” 天平镇五圣庙村脱贫户曾军言语里透着自信。过去由于没有技术,他只能四处打零工,收入很不稳定。去年参加了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组织的电工培训,还拿到了电工证,后被推荐至广东电网能源发展公司就业,“培训期间每天还有50元生活补贴,目前月收入7500元。”
烹饪培训现场
曾军的硬气来自我县靶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如何让培训更“对胃口”?近年来,该局组织培训机构代表、行业协会代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多方座谈,广泛征集培训意愿,研判行业发展趋势,开展精准培训。为确保培训质量,我县通过公开招标,优选培训机构,明确培训专业及时间节点,并不定时开展培训检查。
近年来,岳池县累计培训6709人次,涉及电工、中式烹饪、保育员等10余个专业,累计拨付培训补贴808万元、向贫困户(脱贫户)发放培训生活补贴150余万元。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累计开展返乡创业培训1521人次,为符合条件的返乡农民工发放创业补贴218万元。
精心培育下,特色劳务品牌“岳池输变电工”惊艳全国。作为全省首批“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2024年,在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上,“岳池输变电工”代表“川字号”劳务品牌进行成果展示,现场得到了人社部领导的高度肯定。
技能提升,就业服务更要到家门口。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线上线下招聘会,建设社区车间3处12个、打造御府里创业街区、嗨创集市等就业场景;构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劳务服务体系,成立国有劳务公司1个,成立乡镇劳务专合社22个,培育劳务经纪人277人,打通服务农民工“最后一公里”。
就业稳步增长是检验技能培训的“试金石”。 一组数据令人振奋,2025年一季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为5.4%,全市考核排名第一;GDP的支撑指标中,公共管理部门劳动工资一季度增速11.2%,在各区县增速排名中位列第一。
部门协同
让农民工有了更多幸福感
今年2月初的清晨,寒意未消,岳池县196名农民工脸上却洋溢着暖意。他们提着鼓鼓囊囊的“返岗礼包”,登上了开往深圳、福建的免费专列。
“路上安全第一,有啥需要随时说!”跟车的工作人员陈红军一边细心清点人数,一边叮嘱。列车启动,陈红军每两小时便向岳池县农民工服务中心报一次平安,一路贴心照料。 礼包里,家乡的岳池米粉、豆干散发着熟悉的香气,崭新的毛毯带来旅途的温暖。“把‘家’的味道和关怀带上,让他们安心返岗。”陈红军说。
点对点接农民工返乡
这趟暖心的“返岗专列”,已是岳池县与外出务工乡亲们默契的“新春之约”。今年春节前,岳池按惯例安排专人跟车,接回了200余名返乡游子;节后,开往深圳、福州的专列再次启程,196名农民工点对点顺利返岗。在深圳务工的杨芹已是第二次乘坐这趟专列,便捷的服务让她深有感触:“2019年从广州坐专列回来,接驳车直接把我们送到了苟角老家门口,省心又暖心!”
专列之外,“点对点”的返岗专车更是服务主力。连续5年来,通过精准摸排、多方联动,岳池已累计开行回乡返岗专车2317班次,安全输送77862人次,实现了“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无缝衔接。
让农民工享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岳池的关怀不止于出行。县人社、教育等各部门,落实《岳池县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三十条措施及工作方案》,将服务保障延伸至教育、健康、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
教育保障更贴心:县教科体局简化流程、放宽条件,如取消部分非必要证明材料,确保符合城区就读条件的农民工随迁子女100%进入公办学校就读。
健康守护在身边:县卫生健康局积极组织开展农民工免费体检活动。近五年来共为 13000余名返乡农民工完成免费体检。
文化生活解烦忧:团县委大力实施“童伴计划”,为12个运营中的“童伴之家”,配备了专职“童伴妈妈”,开展“团团陪你过假期”系列托管活动,为500余名孩子提供公益性看护服务。
……
部门协同,一张暖心服务保障网越织越密,农民工的民生福祉持续加码。
权益保障
让农民工有了更多安全感
寒风刺骨,年关将近。今年1月15日,对于37岁的农民工李某来说,本该是准备过年的欢喜时刻,心头却压着一块大石——辛苦挣的血汗钱还有大部分没拿到手。“干活,最怕的就是欠薪,没想到真碰上了!”李某带着焦虑,走进了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的维权大厅。他反映,自己和3名工友在当地工地上干活,部分工资一直被拖欠,“希望劳动部门帮帮忙,让我能安心回家过年。”
群众的揪心事,就是部门的要紧事。该局迅速响应,立即与县住建部门取得联系,核实项目款项拨付情况。施工单位称,工资均通过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发放至工人社保卡,按理不应存在拖欠。但李某与班组对报送的工资金额存在争议,双方未及时沟通,导致出现工资差额。该局与主管部门赓即要求施工单位做好结算,核实应发工资金额。一天后,李某和工友的银行卡收到3.2万余元血汗钱,“外头很冷,我心里很暖,可以安心过年了!”李某心里的大石落了地。
李某的“薪”事速解,正是岳池开辟治薪快速通道的一个缩影。面对经济大环境下行压力,施工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如何保障农民工拿到自己的血汗钱?我县坚持源头预防与高效处置并重,开辟治理欠薪“快速通道”,人社、公安、住建、交通等部门组建联合执法组,通过日常巡查与专项检查方式,对全县项目开展“拉网式”排查,督促落实工资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等制度。新开工项目均按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缴存保证金等。
送法上门防风险。整合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仲裁力量组建4支服务队,进工厂、入企业,提供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上门服务,厘清法律风险点,提升劳动者法律意识。近年来,受理各类劳动纠纷线索1376件,涉及2324人,涉及金 额1610余万元。
此外,我县打造7个驻外农民工服务站,开辟劳动仲裁“绿色通道”,为岳池籍农民工提供高效服务,守护农民工“钱袋子”。(沈仁平 岳池融媒 刘婧)
2025-07-16 10:49:55 来源:西部经济网
横跨珠江,“电力高速路”在粤港澳大湾区飞架;焊花飞溅,各大项目拔地而起;直播推介,岳池粮油销往全国……从国家重点工程到家乡特色产业,岳池农民工用实打实的技能,走出了一条增收路。
前不久,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去冬今春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成效突出单位的通报》中,岳池县榜上有名。这是我县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连续五年被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
岳池为何连续五年获得省级表彰?作为常年拥有农村劳动力42.68万人,年均转移就业约39万人的人口大县,岳池将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列为民生要务,加强技能培训,根治欠薪,营造关心关爱农民工社会氛围,让农民工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靶向培训
让农民工有了更多获得感
“有了技术,到哪里务工都有底气!” 天平镇五圣庙村脱贫户曾军言语里透着自信。过去由于没有技术,他只能四处打零工,收入很不稳定。去年参加了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组织的电工培训,还拿到了电工证,后被推荐至广东电网能源发展公司就业,“培训期间每天还有50元生活补贴,目前月收入7500元。”
烹饪培训现场
曾军的硬气来自我县靶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如何让培训更“对胃口”?近年来,该局组织培训机构代表、行业协会代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多方座谈,广泛征集培训意愿,研判行业发展趋势,开展精准培训。为确保培训质量,我县通过公开招标,优选培训机构,明确培训专业及时间节点,并不定时开展培训检查。
近年来,岳池县累计培训6709人次,涉及电工、中式烹饪、保育员等10余个专业,累计拨付培训补贴808万元、向贫困户(脱贫户)发放培训生活补贴150余万元。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累计开展返乡创业培训1521人次,为符合条件的返乡农民工发放创业补贴218万元。
精心培育下,特色劳务品牌“岳池输变电工”惊艳全国。作为全省首批“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2024年,在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上,“岳池输变电工”代表“川字号”劳务品牌进行成果展示,现场得到了人社部领导的高度肯定。
技能提升,就业服务更要到家门口。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线上线下招聘会,建设社区车间3处12个、打造御府里创业街区、嗨创集市等就业场景;构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劳务服务体系,成立国有劳务公司1个,成立乡镇劳务专合社22个,培育劳务经纪人277人,打通服务农民工“最后一公里”。
就业稳步增长是检验技能培训的“试金石”。 一组数据令人振奋,2025年一季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为5.4%,全市考核排名第一;GDP的支撑指标中,公共管理部门劳动工资一季度增速11.2%,在各区县增速排名中位列第一。
部门协同
让农民工有了更多幸福感
今年2月初的清晨,寒意未消,岳池县196名农民工脸上却洋溢着暖意。他们提着鼓鼓囊囊的“返岗礼包”,登上了开往深圳、福建的免费专列。
“路上安全第一,有啥需要随时说!”跟车的工作人员陈红军一边细心清点人数,一边叮嘱。列车启动,陈红军每两小时便向岳池县农民工服务中心报一次平安,一路贴心照料。 礼包里,家乡的岳池米粉、豆干散发着熟悉的香气,崭新的毛毯带来旅途的温暖。“把‘家’的味道和关怀带上,让他们安心返岗。”陈红军说。
点对点接农民工返乡
这趟暖心的“返岗专列”,已是岳池县与外出务工乡亲们默契的“新春之约”。今年春节前,岳池按惯例安排专人跟车,接回了200余名返乡游子;节后,开往深圳、福州的专列再次启程,196名农民工点对点顺利返岗。在深圳务工的杨芹已是第二次乘坐这趟专列,便捷的服务让她深有感触:“2019年从广州坐专列回来,接驳车直接把我们送到了苟角老家门口,省心又暖心!”
专列之外,“点对点”的返岗专车更是服务主力。连续5年来,通过精准摸排、多方联动,岳池已累计开行回乡返岗专车2317班次,安全输送77862人次,实现了“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无缝衔接。
让农民工享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岳池的关怀不止于出行。县人社、教育等各部门,落实《岳池县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三十条措施及工作方案》,将服务保障延伸至教育、健康、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
教育保障更贴心:县教科体局简化流程、放宽条件,如取消部分非必要证明材料,确保符合城区就读条件的农民工随迁子女100%进入公办学校就读。
健康守护在身边:县卫生健康局积极组织开展农民工免费体检活动。近五年来共为 13000余名返乡农民工完成免费体检。
文化生活解烦忧:团县委大力实施“童伴计划”,为12个运营中的“童伴之家”,配备了专职“童伴妈妈”,开展“团团陪你过假期”系列托管活动,为500余名孩子提供公益性看护服务。
……
部门协同,一张暖心服务保障网越织越密,农民工的民生福祉持续加码。
权益保障
让农民工有了更多安全感
寒风刺骨,年关将近。今年1月15日,对于37岁的农民工李某来说,本该是准备过年的欢喜时刻,心头却压着一块大石——辛苦挣的血汗钱还有大部分没拿到手。“干活,最怕的就是欠薪,没想到真碰上了!”李某带着焦虑,走进了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的维权大厅。他反映,自己和3名工友在当地工地上干活,部分工资一直被拖欠,“希望劳动部门帮帮忙,让我能安心回家过年。”
群众的揪心事,就是部门的要紧事。该局迅速响应,立即与县住建部门取得联系,核实项目款项拨付情况。施工单位称,工资均通过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发放至工人社保卡,按理不应存在拖欠。但李某与班组对报送的工资金额存在争议,双方未及时沟通,导致出现工资差额。该局与主管部门赓即要求施工单位做好结算,核实应发工资金额。一天后,李某和工友的银行卡收到3.2万余元血汗钱,“外头很冷,我心里很暖,可以安心过年了!”李某心里的大石落了地。
李某的“薪”事速解,正是岳池开辟治薪快速通道的一个缩影。面对经济大环境下行压力,施工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如何保障农民工拿到自己的血汗钱?我县坚持源头预防与高效处置并重,开辟治理欠薪“快速通道”,人社、公安、住建、交通等部门组建联合执法组,通过日常巡查与专项检查方式,对全县项目开展“拉网式”排查,督促落实工资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等制度。新开工项目均按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缴存保证金等。
送法上门防风险。整合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仲裁力量组建4支服务队,进工厂、入企业,提供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上门服务,厘清法律风险点,提升劳动者法律意识。近年来,受理各类劳动纠纷线索1376件,涉及2324人,涉及金 额1610余万元。
此外,我县打造7个驻外农民工服务站,开辟劳动仲裁“绿色通道”,为岳池籍农民工提供高效服务,守护农民工“钱袋子”。(沈仁平 岳池融媒 刘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