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2 08:57:07
本网讯(记者 赵蝶 文/图)11月21日上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20年会在四川成都开幕。部分省市风景园林学(协)会负责人,有关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等单位机构代表,共计400余人到现场参加大会。
本次年会主题为“风景园林·公园城市·健康生活”。会议围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总结评估风景园林行业发展现状,研讨风景园林行业发展趋势,彰显风景园林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基础性、主体性、引导性作用,探索公园城市建设理念、策略和路径,进一步推进风景园林与公园城市建设实践探索,打造风景园林及相关行业的共建共享合作平台。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秘书长贾建中主持开幕式。开幕式上,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邱建、成都市副市长刘玉泉分别致欢迎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 IFLA主席James Hayter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部副部长林润华分别通过视频致辞。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陈重简要介绍了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一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
当天上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陈重简要介绍了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一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中科院地理所区域农业与农村发展中心主任刘彦随、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局长杨小广现场分别围绕“公园城市的碳中和”“公园城市与城市设计”“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公园城市成都实践”等课题作大会报告。
现场颁发了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北京林业大学张启翔教授、李雄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主任杨锐教授分别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会议还给规划设计奖和工程奖的一等奖颁奖。
当日下午,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张兵在线以“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题作大会报告,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教授、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副主任罗明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王向荣教授、中央美术学院侯晓蕾教授也分别以“中国兰科植物资源保育与产业化应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进展”“文化的自然——中国国土的人文自然生态系统”“基于社区营造和健康生活的公共空间景观微更新探索”为题作大会报告。
据了解,本次大会将举行9个大会报告和11个公园城市报告,并举行“长江生态保护与风景园林”“乡村风景园林”“风景园林与健康生活”等6个分会场。本次年会为期2天,由于受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突破了传统会议模式,以“线下会议+云端直播”方式进行,预计通过线上方式参会人员超过10万人次。截至记者发稿,线上参会人员已超6万人。
2020-11-22 08:57:07
本网讯(记者 赵蝶 文/图)11月21日上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20年会在四川成都开幕。部分省市风景园林学(协)会负责人,有关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等单位机构代表,共计400余人到现场参加大会。
本次年会主题为“风景园林·公园城市·健康生活”。会议围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总结评估风景园林行业发展现状,研讨风景园林行业发展趋势,彰显风景园林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基础性、主体性、引导性作用,探索公园城市建设理念、策略和路径,进一步推进风景园林与公园城市建设实践探索,打造风景园林及相关行业的共建共享合作平台。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秘书长贾建中主持开幕式。开幕式上,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邱建、成都市副市长刘玉泉分别致欢迎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 IFLA主席James Hayter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部副部长林润华分别通过视频致辞。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陈重简要介绍了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一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
当天上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陈重简要介绍了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一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中科院地理所区域农业与农村发展中心主任刘彦随、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局长杨小广现场分别围绕“公园城市的碳中和”“公园城市与城市设计”“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公园城市成都实践”等课题作大会报告。
现场颁发了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北京林业大学张启翔教授、李雄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主任杨锐教授分别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会议还给规划设计奖和工程奖的一等奖颁奖。
当日下午,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张兵在线以“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题作大会报告,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教授、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副主任罗明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王向荣教授、中央美术学院侯晓蕾教授也分别以“中国兰科植物资源保育与产业化应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进展”“文化的自然——中国国土的人文自然生态系统”“基于社区营造和健康生活的公共空间景观微更新探索”为题作大会报告。
据了解,本次大会将举行9个大会报告和11个公园城市报告,并举行“长江生态保护与风景园林”“乡村风景园林”“风景园林与健康生活”等6个分会场。本次年会为期2天,由于受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突破了传统会议模式,以“线下会议+云端直播”方式进行,预计通过线上方式参会人员超过10万人次。截至记者发稿,线上参会人员已超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