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 教育
  • /

    一支画笔育桃李

    2025-09-11 23:48:25 来源:西部经济网

      9月8日,前锋区龙塘学校七年级(4)班的美术课堂,一场奇妙的"色彩魔法"正在上演。美术教师白飞燕手持颜料瓶,将几种颜料轻轻滴入清水中,素白的扇面缓缓浸入的瞬间,水中颜料如云絮般舒展、交融,最终在扇面上定格成独一无二的斑斓图景。这是同学们的第一堂漆画课,新鲜的创作形式让孩子们充满惊喜。
      "漆画就像变魔法!"学生杜雨菡盯着自己手中逐渐成形的作品,兴奋地说。在白飞燕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专注琢磨调色、浸纸的要领,一个个跃跃欲试。原本空白的扇面,在一双双小手中绽放出绚丽色彩。"我想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粒非遗的种子,让他们从小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白飞燕望着沉浸在创作中的学生说。
      与病魔抗争 二十二载坚守讲台
      2003年,刚大学毕业的白飞燕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来到龙塘学校成为一名美术教师,这一坚守便是22年。然而2013年,她的人生遭遇了骤然而至的考验--一次体检中,她被确诊为脑动脉血管瘤。这种被称为"颅内不定时炸弹"的疾病,发病突然且致死致残率极高,得知消息的那一刻,白飞燕第一次深刻体会到"生命无常"。
      长达一年的治疗期间,白飞燕不得不暂时离开心爱的讲台,但她手中的画笔从未停歇。"躺在病床上反而想通了,要是能好起来,一定要把时间花在真正有意义的事上。"即便病魔留下了突发性头痛、眩晕、视力模糊、听力下降等后遗症,也没能磨灭她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2014年秋天,身体尚未完全康复的她,毅然回到了校园。"放不下教室里的学生,也放不下没上完的美术课。"
      重回岗位后,白飞燕从未把自己当作病人。课堂上,她总是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示范、讲解,很少向学生流露身体的不适。22年来,她教过的学生超过数千人,有人追随她的脚步成为美术教师,更多人在各自领域延续着对艺术的热爱。指尖的颜料染透了她的衣襟,也在学生心中绘就了一片缤纷的艺术天地。
      以艺术为灯 点亮非遗传承之路
      8日下午5点,龙塘学校的美术教室里,八年级的学生们围坐在课桌前,专注地制作掐丝珐琅、缠花作品,白飞燕穿梭在课桌之间,时而俯身纠正手法,时而拿起材料亲手示范,耐心解答孩子们的疑问。"课后服务时间,我们把重点放在非遗项目传承上。"白飞燕说,"不只是教技艺,更要让孩子们读懂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真正爱上传统文化。"
      画室的展示架上,一件件学生作品充满巧思:有的从《木兰辞》中汲取灵感,勾勒出巾帼风采;有的以《诗经》"桃之夭夭"为主题,展现春日生机;还有的将传统纹样融入现代设计,碰撞出新颖的美感。这些作品,既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交融,也是白飞燕非遗教学成果的生动体现。
      在学校的支持和教师团队的协助下,白飞燕的非遗教学有了更广阔的平台。2024年,她指导学生创作的绘画作品《筏舟荷香》,荣获四川省第十一届中小学生艺术展二等奖。"非遗传承不是机械复制,而是要让传统之美与当代生活对话,这样才能让非遗'活'起来。"这是白飞燕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教学的核心理念。
      近年来,在白飞燕的指导下,学生创作的美术和手工作品累计斩获省市级奖项18项,其中《俏枝头》拿下市级一等奖,她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一张张证书、一个个奖项,见证着她在非遗教学路上的坚持与付出。
      让薪火相传 满载热爱驶向未来
      如今,白飞燕依旧每天守在美术教室,带领孩子们探索艺术的奥秘。"疾病让我更懂得时间的珍贵,总想多为学生做些事。"说这话时,她正低头指导学生调整画作的色彩明暗,夕阳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晕。
      谈及未来,白飞燕眼中满是期待:"现在已经带着学生站上了省级领奖台,接下来想冲刺国家级舞台,让更多孩子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也让更多人看到非遗在校园里的生命力。"
      "白老师的非遗课程,已经成为学校美育的特色品牌。"龙塘学校校长黄珲说,她不仅教会学生艺术技巧,更在教学中培养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专注耐心的品质,这正是素质教育的生动实践。
      "白老师教给我们的不只是画画、做手工,更教会我们怎么发现美、表达美。"学生蒋思源告诉记者,"白老师总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而她的任务,就是帮我们找到这颗种子,让它生根发芽。"
      清水漾开颜料,指尖穿梭丝线,一幅幅充满童真与创意的作品在教室里诞生。白飞燕以艺术为舟,以教育为桨,载着孩子们驶向色彩斑斓的未来,也让非遗在校园的土壤里,焕发出愈发鲜活的生命力。(沈仁平 姜曦悦 范群星)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 教育
  • /

    一支画笔育桃李

    2025-09-11 23:48:25 来源:西部经济网

      9月8日,前锋区龙塘学校七年级(4)班的美术课堂,一场奇妙的"色彩魔法"正在上演。美术教师白飞燕手持颜料瓶,将几种颜料轻轻滴入清水中,素白的扇面缓缓浸入的瞬间,水中颜料如云絮般舒展、交融,最终在扇面上定格成独一无二的斑斓图景。这是同学们的第一堂漆画课,新鲜的创作形式让孩子们充满惊喜。
      "漆画就像变魔法!"学生杜雨菡盯着自己手中逐渐成形的作品,兴奋地说。在白飞燕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专注琢磨调色、浸纸的要领,一个个跃跃欲试。原本空白的扇面,在一双双小手中绽放出绚丽色彩。"我想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粒非遗的种子,让他们从小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白飞燕望着沉浸在创作中的学生说。
      与病魔抗争 二十二载坚守讲台
      2003年,刚大学毕业的白飞燕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来到龙塘学校成为一名美术教师,这一坚守便是22年。然而2013年,她的人生遭遇了骤然而至的考验--一次体检中,她被确诊为脑动脉血管瘤。这种被称为"颅内不定时炸弹"的疾病,发病突然且致死致残率极高,得知消息的那一刻,白飞燕第一次深刻体会到"生命无常"。
      长达一年的治疗期间,白飞燕不得不暂时离开心爱的讲台,但她手中的画笔从未停歇。"躺在病床上反而想通了,要是能好起来,一定要把时间花在真正有意义的事上。"即便病魔留下了突发性头痛、眩晕、视力模糊、听力下降等后遗症,也没能磨灭她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2014年秋天,身体尚未完全康复的她,毅然回到了校园。"放不下教室里的学生,也放不下没上完的美术课。"
      重回岗位后,白飞燕从未把自己当作病人。课堂上,她总是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示范、讲解,很少向学生流露身体的不适。22年来,她教过的学生超过数千人,有人追随她的脚步成为美术教师,更多人在各自领域延续着对艺术的热爱。指尖的颜料染透了她的衣襟,也在学生心中绘就了一片缤纷的艺术天地。
      以艺术为灯 点亮非遗传承之路
      8日下午5点,龙塘学校的美术教室里,八年级的学生们围坐在课桌前,专注地制作掐丝珐琅、缠花作品,白飞燕穿梭在课桌之间,时而俯身纠正手法,时而拿起材料亲手示范,耐心解答孩子们的疑问。"课后服务时间,我们把重点放在非遗项目传承上。"白飞燕说,"不只是教技艺,更要让孩子们读懂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真正爱上传统文化。"
      画室的展示架上,一件件学生作品充满巧思:有的从《木兰辞》中汲取灵感,勾勒出巾帼风采;有的以《诗经》"桃之夭夭"为主题,展现春日生机;还有的将传统纹样融入现代设计,碰撞出新颖的美感。这些作品,既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交融,也是白飞燕非遗教学成果的生动体现。
      在学校的支持和教师团队的协助下,白飞燕的非遗教学有了更广阔的平台。2024年,她指导学生创作的绘画作品《筏舟荷香》,荣获四川省第十一届中小学生艺术展二等奖。"非遗传承不是机械复制,而是要让传统之美与当代生活对话,这样才能让非遗'活'起来。"这是白飞燕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教学的核心理念。
      近年来,在白飞燕的指导下,学生创作的美术和手工作品累计斩获省市级奖项18项,其中《俏枝头》拿下市级一等奖,她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一张张证书、一个个奖项,见证着她在非遗教学路上的坚持与付出。
      让薪火相传 满载热爱驶向未来
      如今,白飞燕依旧每天守在美术教室,带领孩子们探索艺术的奥秘。"疾病让我更懂得时间的珍贵,总想多为学生做些事。"说这话时,她正低头指导学生调整画作的色彩明暗,夕阳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晕。
      谈及未来,白飞燕眼中满是期待:"现在已经带着学生站上了省级领奖台,接下来想冲刺国家级舞台,让更多孩子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也让更多人看到非遗在校园里的生命力。"
      "白老师的非遗课程,已经成为学校美育的特色品牌。"龙塘学校校长黄珲说,她不仅教会学生艺术技巧,更在教学中培养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专注耐心的品质,这正是素质教育的生动实践。
      "白老师教给我们的不只是画画、做手工,更教会我们怎么发现美、表达美。"学生蒋思源告诉记者,"白老师总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而她的任务,就是帮我们找到这颗种子,让它生根发芽。"
      清水漾开颜料,指尖穿梭丝线,一幅幅充满童真与创意的作品在教室里诞生。白飞燕以艺术为舟,以教育为桨,载着孩子们驶向色彩斑斓的未来,也让非遗在校园的土壤里,焕发出愈发鲜活的生命力。(沈仁平 姜曦悦 范群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