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合作经济
  • /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盘活闲置 “沉睡资源” ,农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08-08 20:06:25 来源:西部经济网

    本网讯(记者 李鹏飞 通讯员 姜强)近日,在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孝感街道红光印象研学教育基地,一场有趣的科学探索活动正在进行。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致勃勃地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受微观世界的奇妙。

    “这里环境不错,劳动实践时,心情很愉悦,我十分喜欢。”学生钟虞兮高兴地说。

    原来,这里是由闲置土地华丽变身的“乡村课堂”,是红伏村激活沉睡资源的生动缩影。2019年,红伏村通过“政府顶层设计+集体经济主导+社会资本投资+村民全体收益”模式,投资4000余万元,将10.4亩闲置地建成5000余平方米研学基地、乡村民宿及特色餐饮集群。

    “我们到了红伏村以后,发现这个地方蕴含的红色文化以及一些在地文化属性。经过前期的设计、实施,这里先后建成了研学基地、染云美院等,都很有地方特色。”袈蓝(成都)商业运营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赵冰川介绍。

    “像生态区、实验区、户外运动区等,我们都保留了部分原有的面貌,不断丰富研学内容,顺利盘活了闲置资产。”孝感街道红伏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尹显东说。

    从土地盘活到产业生态构建,红伏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自2016年起,1800余亩流转土地孕育出产业带,1000余平方米闲置房屋变身文化院落群,形成了“农业+研学”的产业闭环。仅2024年,其研学基地、文化院落群等,服务游客20万人次,村民就近务工人均增收7000余元,产值达1000余万元。

    尹显东表示,下一步将借“学大塞、赶红光”之势,做好一产、发展三产,持续做好研学,扎实推进红色农文旅研融合。

    同样,德新镇长江村的闲置资产也得到了充分盘活。今年3月正式投入运营的三晓时光项目,是在原长江村小学的基础上精心改造而成的,它集餐饮与民俗展示功能于一体。走进三晓时光,校园风格的建筑与现代装修相得益彰,营造出温馨且富有文化氛围的用餐环境。

    “我们改造村里闲置小学,保留部分原有建筑特色,融入现代餐饮和民俗元素。项目运营后,带动20余名村民在餐厅从事服务、后厨工作,每年每人增收超5万元。”餐饮老板潘中霞介绍说。

    “我是朋友推荐来的,这里的环境巴适、有特色。菜品味道也不错。”顾客李燕开心地说。

    三晓时光项目的成功打造,为长江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周边村民也纷纷利用闲置房屋开起了农家乐、民宿和特色手工艺品店,村子在节假日变得热闹非凡。同时,长江村借项目热度深挖文化资源,举办民俗文化节、乡村音乐会等活动,有效提升了当地知名度。

    袈蓝(成都)商业运营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赵冰川表示:“我们利用现有建筑空间,打造出可用的文旅融合新消费场景,后期运营还新增了一日游、两日游产品。”

    2023年以来,长江村借助乡村业态主理人孵化计划,以“新业态+新农人”人才引育体系吸引村民返乡投资,成功盘活闲置资产,共发展了8个新业态,村集体经济租金收益超40万元,提供280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群众增收560余万元。

    “盘活闲置资产为长江村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盘活力度,引进优质项目,加快农文旅融合,让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德新镇长江村党委副书记、妇联主席阮红英说。

    据悉,旌阳区委六届十次全会提出:“支持农业向‘产品+服务+体验’全新模式转型升级,促进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近年来,旌阳区的孝感街道、德新镇等地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将农文旅深度融合作为关键突破口,积极创新盘活闲置资源,特色业态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徐徐铺展。红伏村和长江村的生动实践,是该区激活闲置资产赋能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个鲜活注脚。它们通过创新模式、挖掘特色、整合资源,让闲置资产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强大动力。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合作经济
  • /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盘活闲置 “沉睡资源” ,农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08-08 20:06:25 来源:西部经济网

    本网讯(记者 李鹏飞 通讯员 姜强)近日,在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孝感街道红光印象研学教育基地,一场有趣的科学探索活动正在进行。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致勃勃地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受微观世界的奇妙。

    “这里环境不错,劳动实践时,心情很愉悦,我十分喜欢。”学生钟虞兮高兴地说。

    原来,这里是由闲置土地华丽变身的“乡村课堂”,是红伏村激活沉睡资源的生动缩影。2019年,红伏村通过“政府顶层设计+集体经济主导+社会资本投资+村民全体收益”模式,投资4000余万元,将10.4亩闲置地建成5000余平方米研学基地、乡村民宿及特色餐饮集群。

    “我们到了红伏村以后,发现这个地方蕴含的红色文化以及一些在地文化属性。经过前期的设计、实施,这里先后建成了研学基地、染云美院等,都很有地方特色。”袈蓝(成都)商业运营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赵冰川介绍。

    “像生态区、实验区、户外运动区等,我们都保留了部分原有的面貌,不断丰富研学内容,顺利盘活了闲置资产。”孝感街道红伏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尹显东说。

    从土地盘活到产业生态构建,红伏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自2016年起,1800余亩流转土地孕育出产业带,1000余平方米闲置房屋变身文化院落群,形成了“农业+研学”的产业闭环。仅2024年,其研学基地、文化院落群等,服务游客20万人次,村民就近务工人均增收7000余元,产值达1000余万元。

    尹显东表示,下一步将借“学大塞、赶红光”之势,做好一产、发展三产,持续做好研学,扎实推进红色农文旅研融合。

    同样,德新镇长江村的闲置资产也得到了充分盘活。今年3月正式投入运营的三晓时光项目,是在原长江村小学的基础上精心改造而成的,它集餐饮与民俗展示功能于一体。走进三晓时光,校园风格的建筑与现代装修相得益彰,营造出温馨且富有文化氛围的用餐环境。

    “我们改造村里闲置小学,保留部分原有建筑特色,融入现代餐饮和民俗元素。项目运营后,带动20余名村民在餐厅从事服务、后厨工作,每年每人增收超5万元。”餐饮老板潘中霞介绍说。

    “我是朋友推荐来的,这里的环境巴适、有特色。菜品味道也不错。”顾客李燕开心地说。

    三晓时光项目的成功打造,为长江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周边村民也纷纷利用闲置房屋开起了农家乐、民宿和特色手工艺品店,村子在节假日变得热闹非凡。同时,长江村借项目热度深挖文化资源,举办民俗文化节、乡村音乐会等活动,有效提升了当地知名度。

    袈蓝(成都)商业运营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赵冰川表示:“我们利用现有建筑空间,打造出可用的文旅融合新消费场景,后期运营还新增了一日游、两日游产品。”

    2023年以来,长江村借助乡村业态主理人孵化计划,以“新业态+新农人”人才引育体系吸引村民返乡投资,成功盘活闲置资产,共发展了8个新业态,村集体经济租金收益超40万元,提供280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群众增收560余万元。

    “盘活闲置资产为长江村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盘活力度,引进优质项目,加快农文旅融合,让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德新镇长江村党委副书记、妇联主席阮红英说。

    据悉,旌阳区委六届十次全会提出:“支持农业向‘产品+服务+体验’全新模式转型升级,促进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近年来,旌阳区的孝感街道、德新镇等地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将农文旅深度融合作为关键突破口,积极创新盘活闲置资源,特色业态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徐徐铺展。红伏村和长江村的生动实践,是该区激活闲置资产赋能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个鲜活注脚。它们通过创新模式、挖掘特色、整合资源,让闲置资产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