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平昌江口街道: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乡村振兴“底气十足”
2025-07-25 17:50:16 来源:西部经济网
近年来,四川省平昌县江口街道办事处始终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特色产业培育作为撬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点。通过因地制宜布局产业、精准施策破解难题,让生态优势逐步转化为发展优势,不仅激活了乡村资源活力,更拓宽了富民增收渠道,在田野间书写出一幅幅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的“甜蜜画卷”。
果园飘香:“甜蜜产业”结出富民果
盛夏时节,江口街道梅垭社区的桃梨埔水果基地里,桃李挂满枝头,处处果香四溢。基地业主柳武穿梭林间,麻利地采摘鲜桃,汗水浸湿了衣衫,笑容却格外灿烂。“现在订单电话不断,眼下正是桃李新鲜上市的时候,口感清甜多汁,游客们特别喜欢。”柳武笑着说。
这片近300亩的水果基地,自2022年起便踏上特色种植之路。通过引进全国各地优良品种试种,筛选出最适配本地气候的蟠桃、翠冠梨、蜂糖李等十几个品种进行规模化培育,同时持续改良种植技术,实现了产量与品质的双提升。今年进入盛产期后,预计总产量可达500吨,能带来70余万元收入。
“基地每年带动近200人次就业,帮助周边村民增收18万元左右。”梅垭社区党支部书记袁良平表示,接下来将拓展电商销售渠道,让“甜蜜产业”结出更多硕果。
鱼塘生金:甲鱼养殖激活乡村活力
在江口街道白顶村的天泉甲鱼养殖基地,负责人朱江正和工人们忙着分拣刚产出的甲鱼蛋。一箱箱色泽均匀的种蛋即将发往全国各地的种苗市场,开启它们的“旅程”。
据了解,该基地的甲鱼母种以中华鳖为主,凭借“三高一低”的独特优势站稳市场——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均处于行业前列,养殖成本却显著低于常规水平。同一批次的母甲鱼,年均产蛋量可达3500枚以上,仅靠种苗销售,扣除各项开支后每年就能稳赚20万元。
除了种苗优势,基地养殖的成品甲鱼同样口碑出众。依托白顶村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再加上全程遵循绿色无抗的养殖标准,这里的甲鱼个个肉质细腻、鲜美肥腴,市场售价高达230元每斤,年销量已突破2000斤。朱江介绍,基地采用“合作社+养殖户”的联合体模式开展收购,自家60多亩的养殖基地以线下销售为主,预计年销售额可达45万元。
甲鱼养殖基地的落地,不仅让村内荒废多年的水域重新焕发生机,更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项目长期雇佣本地村民,季节性用工累计超2000人次,村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大幅增加。如今,这个曾经不起眼的养殖项目,已成为盘活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支柱,为白顶村的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精准施策:绘就产业兴旺新图景
从果园到鱼塘,特色产业的多点开花,源于江口街道办事处对镇域经济发展的精准谋划。“激活‘镇能量’,点燃‘新引擎’,培育‘新后劲’,释放‘新活力’。”近年来,江口街道办事处锚定做大做强产业发展、夯实镇域经济根基的目标,在服务市场主体上持续发力,以精准帮扶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在招商引资中主动出击,引入优质项目筑牢发展底盘;在产业培育上聚焦特色;在项目建设上提速增效,推动产业链条持续延伸。这一系列举措,让镇域经济的活力持续迸发。
“接下来,我们将立足各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培育更多‘一村一品’。”江口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严建川表示,通过产业链延伸、品牌化运营,让闲置资源变资本、特色产业串成链,最终形成村村有亮点、镇镇有特色的产业格局,以百花齐放的产业生态,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丁明海 李柯学 任倪萱)
四川平昌江口街道: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乡村振兴“底气十足”
2025-07-25 17:50:16 来源:西部经济网
近年来,四川省平昌县江口街道办事处始终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特色产业培育作为撬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点。通过因地制宜布局产业、精准施策破解难题,让生态优势逐步转化为发展优势,不仅激活了乡村资源活力,更拓宽了富民增收渠道,在田野间书写出一幅幅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的“甜蜜画卷”。
果园飘香:“甜蜜产业”结出富民果
盛夏时节,江口街道梅垭社区的桃梨埔水果基地里,桃李挂满枝头,处处果香四溢。基地业主柳武穿梭林间,麻利地采摘鲜桃,汗水浸湿了衣衫,笑容却格外灿烂。“现在订单电话不断,眼下正是桃李新鲜上市的时候,口感清甜多汁,游客们特别喜欢。”柳武笑着说。
这片近300亩的水果基地,自2022年起便踏上特色种植之路。通过引进全国各地优良品种试种,筛选出最适配本地气候的蟠桃、翠冠梨、蜂糖李等十几个品种进行规模化培育,同时持续改良种植技术,实现了产量与品质的双提升。今年进入盛产期后,预计总产量可达500吨,能带来70余万元收入。
“基地每年带动近200人次就业,帮助周边村民增收18万元左右。”梅垭社区党支部书记袁良平表示,接下来将拓展电商销售渠道,让“甜蜜产业”结出更多硕果。
鱼塘生金:甲鱼养殖激活乡村活力
在江口街道白顶村的天泉甲鱼养殖基地,负责人朱江正和工人们忙着分拣刚产出的甲鱼蛋。一箱箱色泽均匀的种蛋即将发往全国各地的种苗市场,开启它们的“旅程”。
据了解,该基地的甲鱼母种以中华鳖为主,凭借“三高一低”的独特优势站稳市场——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均处于行业前列,养殖成本却显著低于常规水平。同一批次的母甲鱼,年均产蛋量可达3500枚以上,仅靠种苗销售,扣除各项开支后每年就能稳赚20万元。
除了种苗优势,基地养殖的成品甲鱼同样口碑出众。依托白顶村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再加上全程遵循绿色无抗的养殖标准,这里的甲鱼个个肉质细腻、鲜美肥腴,市场售价高达230元每斤,年销量已突破2000斤。朱江介绍,基地采用“合作社+养殖户”的联合体模式开展收购,自家60多亩的养殖基地以线下销售为主,预计年销售额可达45万元。
甲鱼养殖基地的落地,不仅让村内荒废多年的水域重新焕发生机,更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项目长期雇佣本地村民,季节性用工累计超2000人次,村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大幅增加。如今,这个曾经不起眼的养殖项目,已成为盘活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支柱,为白顶村的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精准施策:绘就产业兴旺新图景
从果园到鱼塘,特色产业的多点开花,源于江口街道办事处对镇域经济发展的精准谋划。“激活‘镇能量’,点燃‘新引擎’,培育‘新后劲’,释放‘新活力’。”近年来,江口街道办事处锚定做大做强产业发展、夯实镇域经济根基的目标,在服务市场主体上持续发力,以精准帮扶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在招商引资中主动出击,引入优质项目筑牢发展底盘;在产业培育上聚焦特色;在项目建设上提速增效,推动产业链条持续延伸。这一系列举措,让镇域经济的活力持续迸发。
“接下来,我们将立足各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培育更多‘一村一品’。”江口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严建川表示,通过产业链延伸、品牌化运营,让闲置资源变资本、特色产业串成链,最终形成村村有亮点、镇镇有特色的产业格局,以百花齐放的产业生态,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丁明海 李柯学 任倪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