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9 17:50:53 来源:西部经济网
本网讯(熊昌发 本报记者 胡斌 实习记者 秦智城)夏日的川南大地,晨光初绽。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供销社打造的仙市镇为农服务中心外,稻虾塘水波粼粼,农机库内引擎轰鸣,一场充满希望的农忙序幕正缓缓拉开。
这家有着71年历史的供销社,宛如一位历经岁月沉淀却依然活力充沛的耕作者,在乡村振兴的广袤画卷上,用一个个浸润着泥土芬芳的故事,勾勒出新时代供销社系统服务“三农”的鲜明底色。
2024年11月28日,对于沿滩区供销社而言,是一个值得铭记的高光时刻——它荣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这一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一组令人赞叹不已的数据:仅18人的精干团队,竟撬动起64个基层社的庞大网络,实现15.45亿元的年销售额,并且连续三年在全市供销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中独占鳌头。从传统老社到改革标杆,沿滩区供销社交出了一份满意的“为农服务”新答卷。
打出“三社”合作“组合拳” 激活农村发展神经末梢
曾经,沿滩区供销社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基层组织薄弱、服务功能单一、经营活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其为农服务效能的发挥。但沿滩区供销社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并实施了“三社”合作发展模式,在沿滩区的田间地头,如同一缕春风,轻柔却有力地拂动着农村发展的神经末梢。
所谓“三社”合作,即供销合作社、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深度联动、协同发力。自2023年起,沿滩区供销社打出这套“组合拳”,全力推进基层供销社的新建工作,截至2024年8月,53家“三社”合作新型基层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占全区基层社总量的83%,这一占比在全省范围内都位居前列。同时,沿滩区供销社以经营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基层社示范社高质量建设。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新建成4家高质量基层社示范社,数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
“可别小瞧了这些基层社示范社,它们可是我们服务‘三农’的前沿阵地!”自贡市沿滩区供销社负责人自豪地介绍道,这些示范社不仅创新构建了多元化的便民服务体系,全方位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各类需求,而且每个示范社都设有农资销售网点,真正打通了为农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该负责人介绍,截至2024年底,全区实际运营农资销售网点达11个,全年实现农资销售额500余万元。在富全镇蒲余村,依托四川省供销农资集团的渠道优势,2024年春耕时节,仅化肥销量就高达100多吨,销售额超过30万元;在永安镇丰收村,通过规模化统购模式,农资采购成本比农户自采降低了30%,直接为农户省下近5万元,开展的农产品统销工作更是成绩斐然,仅高粱销售额就突破了100万元;联络镇周场村更是传来捷报,拿到了医院工会100多万元的特色农产品订单,年销售额达到150万元,股东们还分到了5万元的红利。
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蕴含着沿滩区供销社将惠农政策转化为农民触手可及的实惠的不懈努力。它让“为农服务”不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空洞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转化为农民手中的低价购货单、存折里的增收款项,有效减轻了农民负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益,让农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供销社的服务温度。
抓紧项目建设 “牛鼻子”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抓好项目建设实施,是提升为农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供销合作事业蓬勃发展的核心“引擎”。近年来,沿滩区供销社紧抓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将政策资源巧妙转化为强大的服务动能,书写了一个个“小项目撬动大民生”的生动篇章。
2023年9月,在全省183个区县的激烈竞争中,沿滩区供销社凭借卓越的实力和出色的表现脱颖而出,成功斩获四川省供销社2023年供销为农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县建设项目,并获得了491万元的项目资金支持。
“这是区供销社自成立以来获得的最大项目、最高奖补资金,对沿滩供销社系统全面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关于如何合理利用这笔资金推动项目顺利实施,沿滩区供销社负责人心里早有清晰的规划:将所获项目资金全部投向城乡经营服务体系、县域集采集配中心和为农服务中心建设这三大核心领域。
其中,为农服务中心的发展建设更是重中之重。沿滩区供销社充分利用这笔资金,精心打造了仙市大岩、九洪三河等4个区域为农服务中心,构建起从耕种到收获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贴心服务。2024年7月项目圆满竣工,8月通过四川省供销社组织的项目绩效评价,一座座提供全链条农业服务的坚实堡垒巍然矗立在沿滩区的乡村大地上。
位于沿滩区仙市镇大岩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区的仙市镇为农服务中心,是沿滩区最大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日前,记者实地探访时看到,中心外的斜坡上,“党旗引领乡村振兴 供销助力集体经济”十六字红色标语格外醒目,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阶梯式分布的数个虾塘波光粼粼。中心内的农产品展示区,金黄的稻种、饱满的花生种等大岩村生产的农产品整齐陈列,还有利用当地粮食作物加工而成的瓶装白酒、桶装食用油等,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农机设备存放区里,拖拉机、旋耕机等农机设备有序停放,农用塑料膜卷成标准圆筒整齐码放,宛如一座坚实的“小山”,彰显着现代农业的力量。
“在仙市建立这个为农服务中心,一方面是考虑到适宜整合镇、村的资金,另一方面是这里交通便利,便于农机运输。”沿滩区供销社负责人介绍道。大岩村当地正大力发展稻虾种养产业,为农服务中心的建成,犹如一场“及时雨”,为产业的健康发展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显著提高了当地的农业服务水平,还有效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成为仙市乡村振兴当之无愧的核心“引擎”。
据了解,该中心可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机和农技培训等“一站式”服务:播种前,专业的土壤检测报告会科学地建议该选什么种子、施多少肥;生长季,农技专家会背着药箱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病虫害防治;收获时,供销社依托县域集采集配中心,实现农产品“产地直供市场”,让农产品卖出理想的好价钱。
同时,这里不仅配备了种类齐全的农机设备,还拥有一支专业的农机操作手团队,成功破解了“有设备无人才”的行业难题。“仙市镇为农服务中心不仅配备有专业的农机操作手团队提供代耕代种服务,还定期开展操作培训,让‘铁疙瘩’真正变成了‘生产力’。”沿滩区供销社负责人介绍道,该中心一年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超过5000亩,并承接了2024年中央财政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在全区完成了1.18万亩农业生产全程托管任务,服务半径覆盖周边其他乡镇。未来,这里还将升级为自贡市专门的农机培训中心,为区域农业现代化输送更多专业人才。
在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之外,沿滩区供销社还敏锐地捕捉到“双碳”机遇,积极争取四川省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2024年,在联络镇、仙市镇上水村、仙市镇大岩村共计建成3个再生资源回收标准化示范站点。15万元项目资金让废旧电池、塑料瓶等有了妥善的去处,绿色发展理念在乡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过去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白色垃圾’,如今变成了可兑换积分的‘绿色资源’,环保理念正在村民心中深深扎根。”沿滩区供销社负责人形象地比喻道,这些项目如同精密咬合的齿轮,共同驱动着“三农”服务的动力系统,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探索企业发展新模式 闲置资产变身“聚宝盆”
随着市场经济浪潮奔涌,供销社系统始终在服务“三农”的阵地上默默坚守。近年来,沿滩区供销社乘势而上,在传承与创新中重塑“金字招牌”,而社有企业的改革突破,正是其破茧重生、焕发新生的关键密码。
“面对新的市场环境,我们积极探索企业发展的新模式。”沿滩区供销社负责人介绍,依托基层财务人员的人才优势,成立了沿滩区为农会计服务公司。作为自贡市唯一一家由供销社全自主经营的会计服务公司,为全区110家基层供销社、集体经济组织及2家资产管理公司提供专业、高效的会计服务。
同时,创新采用“供销社+企业+社区”的合作模式,充分融合供销社的品牌优势、企业的管理优势、社区的资产优势,与自贡高投公司和沿滩新城社区于2024年初合作成立沿滩区互民供销公司,同年5月开始运营。通过承租社区闲置资产开设超市、餐馆等业态,为当地居民提供日用品销售、供销食堂等诸多便民服务。这一举措犹如一把“金钥匙”,不仅盘活了社区的闲置资产,让“沉睡”资源焕发出新的活力,也进一步带动了社区供销社的发展,实现了多方共赢。
在沿滩便民服务站,供销大食堂格外引人注目,从上午8点至晚上9点一直提供的就餐服务,贴心地满足了不同时间段居民的用餐需求。门口的价格牌清晰显示出饭菜价格的实惠,标价15元的午餐,在享受民政补贴和银行刷卡优惠后,实际只需几元钱,真正做到了让利于民,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的生活。
旁边的互民供销超市面积达800余平方米,墙面上装饰着醒目的供销标识和元素,树立了供销社系统的良好形象。超市货架上摆满了日用百货、米面粮油、休闲食品、酒水饮料等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最大化满足沿滩居民“一站式”购齐生活快消品的需求。为充分发挥自身的流通优势,超市内还设置了“自然贡品”专柜,售卖当地的农特产品,为农户拓展销售渠道,增加收入,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从这一年来的运营情况看,公司整体发展态势良好。”沿滩区供销社负责人表示,目前已催生7个经营服务网点,2024年实现销售额500余万元。下一步,计划承租楼上闲置空间,进一步盘活闲置资产,拓展经营业态,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服务,让供销服务真正融入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除了合作开办企业外,沿滩区供销社还认真贯彻供销社“开放办社”新理念,积极敞开大门,吸纳社会优质企业入社,共同盘活社有闲置资产。目前已成功吸纳晶众鑫超市、茗源茶楼、田园家农业科技公司3家优质企业入社,依托引入企业,创新采取“租金让利”模式,对社有闲置资产进行升级改造。曾经破旧的供销社仓库,如今华丽转身为热闹繁华的社区商业综合体,昔日的“安全隐患”摇身一变成为如今的“聚宝盆”,老资产焕发出勃勃生机,为社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沿滩区供销社还充分发挥创意,巧妙盘活闲置空间,将供销食堂内未利用的空间打造成纯公益性质的供销图书馆。馆内,书架上整齐排列着科普读物、文学名著等各类书籍,分类清晰,便于阅读。这里不仅向群众免费开放,成为居民汲取知识的宝库,更成为周边学生的“家门口自习室”:放学后,孩子们纷纷来到这里,伏案书写、翻阅绘本,在静谧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的快乐时光,书香气息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实现小社到大平台的跨越 让“供销”二字成为农民信赖的符号
荣获“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是对沿滩区供销社多年来在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所取得突出成就的高度认可和褒奖。沿滩区供销社用70年的深厚积淀,交出了一份新时代供销社系统转型发展的完美答卷。
当奖牌捧回时,沿滩区供销人没有沉浸在荣誉的光环中停滞不前,而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继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在田间地头,农机轰鸣着驶过金黄的稻田,奏响丰收的乐章;在社区超市,居民们拎着购物袋,在“自然贡品”专柜前挑选着新鲜实惠的农特产品,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这家老牌供销社,正用智慧和汗水,以18人的团队率领64个基层社、4个社有企业,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丈量着从“小供销社”到“大服务平台”的跨越,让“供销”二字,成为农民心中最温暖、最信赖的符号!(沿滩区供销社供图)
2025-07-09 17:50:53 来源:西部经济网
本网讯(熊昌发 本报记者 胡斌 实习记者 秦智城)夏日的川南大地,晨光初绽。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供销社打造的仙市镇为农服务中心外,稻虾塘水波粼粼,农机库内引擎轰鸣,一场充满希望的农忙序幕正缓缓拉开。
这家有着71年历史的供销社,宛如一位历经岁月沉淀却依然活力充沛的耕作者,在乡村振兴的广袤画卷上,用一个个浸润着泥土芬芳的故事,勾勒出新时代供销社系统服务“三农”的鲜明底色。
2024年11月28日,对于沿滩区供销社而言,是一个值得铭记的高光时刻——它荣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这一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一组令人赞叹不已的数据:仅18人的精干团队,竟撬动起64个基层社的庞大网络,实现15.45亿元的年销售额,并且连续三年在全市供销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中独占鳌头。从传统老社到改革标杆,沿滩区供销社交出了一份满意的“为农服务”新答卷。
打出“三社”合作“组合拳” 激活农村发展神经末梢
曾经,沿滩区供销社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基层组织薄弱、服务功能单一、经营活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其为农服务效能的发挥。但沿滩区供销社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并实施了“三社”合作发展模式,在沿滩区的田间地头,如同一缕春风,轻柔却有力地拂动着农村发展的神经末梢。
所谓“三社”合作,即供销合作社、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深度联动、协同发力。自2023年起,沿滩区供销社打出这套“组合拳”,全力推进基层供销社的新建工作,截至2024年8月,53家“三社”合作新型基层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占全区基层社总量的83%,这一占比在全省范围内都位居前列。同时,沿滩区供销社以经营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基层社示范社高质量建设。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新建成4家高质量基层社示范社,数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
“可别小瞧了这些基层社示范社,它们可是我们服务‘三农’的前沿阵地!”自贡市沿滩区供销社负责人自豪地介绍道,这些示范社不仅创新构建了多元化的便民服务体系,全方位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各类需求,而且每个示范社都设有农资销售网点,真正打通了为农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该负责人介绍,截至2024年底,全区实际运营农资销售网点达11个,全年实现农资销售额500余万元。在富全镇蒲余村,依托四川省供销农资集团的渠道优势,2024年春耕时节,仅化肥销量就高达100多吨,销售额超过30万元;在永安镇丰收村,通过规模化统购模式,农资采购成本比农户自采降低了30%,直接为农户省下近5万元,开展的农产品统销工作更是成绩斐然,仅高粱销售额就突破了100万元;联络镇周场村更是传来捷报,拿到了医院工会100多万元的特色农产品订单,年销售额达到150万元,股东们还分到了5万元的红利。
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蕴含着沿滩区供销社将惠农政策转化为农民触手可及的实惠的不懈努力。它让“为农服务”不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空洞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转化为农民手中的低价购货单、存折里的增收款项,有效减轻了农民负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益,让农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供销社的服务温度。
抓紧项目建设 “牛鼻子”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抓好项目建设实施,是提升为农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供销合作事业蓬勃发展的核心“引擎”。近年来,沿滩区供销社紧抓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将政策资源巧妙转化为强大的服务动能,书写了一个个“小项目撬动大民生”的生动篇章。
2023年9月,在全省183个区县的激烈竞争中,沿滩区供销社凭借卓越的实力和出色的表现脱颖而出,成功斩获四川省供销社2023年供销为农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县建设项目,并获得了491万元的项目资金支持。
“这是区供销社自成立以来获得的最大项目、最高奖补资金,对沿滩供销社系统全面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关于如何合理利用这笔资金推动项目顺利实施,沿滩区供销社负责人心里早有清晰的规划:将所获项目资金全部投向城乡经营服务体系、县域集采集配中心和为农服务中心建设这三大核心领域。
其中,为农服务中心的发展建设更是重中之重。沿滩区供销社充分利用这笔资金,精心打造了仙市大岩、九洪三河等4个区域为农服务中心,构建起从耕种到收获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贴心服务。2024年7月项目圆满竣工,8月通过四川省供销社组织的项目绩效评价,一座座提供全链条农业服务的坚实堡垒巍然矗立在沿滩区的乡村大地上。
位于沿滩区仙市镇大岩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区的仙市镇为农服务中心,是沿滩区最大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日前,记者实地探访时看到,中心外的斜坡上,“党旗引领乡村振兴 供销助力集体经济”十六字红色标语格外醒目,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阶梯式分布的数个虾塘波光粼粼。中心内的农产品展示区,金黄的稻种、饱满的花生种等大岩村生产的农产品整齐陈列,还有利用当地粮食作物加工而成的瓶装白酒、桶装食用油等,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农机设备存放区里,拖拉机、旋耕机等农机设备有序停放,农用塑料膜卷成标准圆筒整齐码放,宛如一座坚实的“小山”,彰显着现代农业的力量。
“在仙市建立这个为农服务中心,一方面是考虑到适宜整合镇、村的资金,另一方面是这里交通便利,便于农机运输。”沿滩区供销社负责人介绍道。大岩村当地正大力发展稻虾种养产业,为农服务中心的建成,犹如一场“及时雨”,为产业的健康发展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显著提高了当地的农业服务水平,还有效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成为仙市乡村振兴当之无愧的核心“引擎”。
据了解,该中心可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机和农技培训等“一站式”服务:播种前,专业的土壤检测报告会科学地建议该选什么种子、施多少肥;生长季,农技专家会背着药箱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病虫害防治;收获时,供销社依托县域集采集配中心,实现农产品“产地直供市场”,让农产品卖出理想的好价钱。
同时,这里不仅配备了种类齐全的农机设备,还拥有一支专业的农机操作手团队,成功破解了“有设备无人才”的行业难题。“仙市镇为农服务中心不仅配备有专业的农机操作手团队提供代耕代种服务,还定期开展操作培训,让‘铁疙瘩’真正变成了‘生产力’。”沿滩区供销社负责人介绍道,该中心一年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超过5000亩,并承接了2024年中央财政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在全区完成了1.18万亩农业生产全程托管任务,服务半径覆盖周边其他乡镇。未来,这里还将升级为自贡市专门的农机培训中心,为区域农业现代化输送更多专业人才。
在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之外,沿滩区供销社还敏锐地捕捉到“双碳”机遇,积极争取四川省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2024年,在联络镇、仙市镇上水村、仙市镇大岩村共计建成3个再生资源回收标准化示范站点。15万元项目资金让废旧电池、塑料瓶等有了妥善的去处,绿色发展理念在乡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过去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白色垃圾’,如今变成了可兑换积分的‘绿色资源’,环保理念正在村民心中深深扎根。”沿滩区供销社负责人形象地比喻道,这些项目如同精密咬合的齿轮,共同驱动着“三农”服务的动力系统,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探索企业发展新模式 闲置资产变身“聚宝盆”
随着市场经济浪潮奔涌,供销社系统始终在服务“三农”的阵地上默默坚守。近年来,沿滩区供销社乘势而上,在传承与创新中重塑“金字招牌”,而社有企业的改革突破,正是其破茧重生、焕发新生的关键密码。
“面对新的市场环境,我们积极探索企业发展的新模式。”沿滩区供销社负责人介绍,依托基层财务人员的人才优势,成立了沿滩区为农会计服务公司。作为自贡市唯一一家由供销社全自主经营的会计服务公司,为全区110家基层供销社、集体经济组织及2家资产管理公司提供专业、高效的会计服务。
同时,创新采用“供销社+企业+社区”的合作模式,充分融合供销社的品牌优势、企业的管理优势、社区的资产优势,与自贡高投公司和沿滩新城社区于2024年初合作成立沿滩区互民供销公司,同年5月开始运营。通过承租社区闲置资产开设超市、餐馆等业态,为当地居民提供日用品销售、供销食堂等诸多便民服务。这一举措犹如一把“金钥匙”,不仅盘活了社区的闲置资产,让“沉睡”资源焕发出新的活力,也进一步带动了社区供销社的发展,实现了多方共赢。
在沿滩便民服务站,供销大食堂格外引人注目,从上午8点至晚上9点一直提供的就餐服务,贴心地满足了不同时间段居民的用餐需求。门口的价格牌清晰显示出饭菜价格的实惠,标价15元的午餐,在享受民政补贴和银行刷卡优惠后,实际只需几元钱,真正做到了让利于民,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的生活。
旁边的互民供销超市面积达800余平方米,墙面上装饰着醒目的供销标识和元素,树立了供销社系统的良好形象。超市货架上摆满了日用百货、米面粮油、休闲食品、酒水饮料等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最大化满足沿滩居民“一站式”购齐生活快消品的需求。为充分发挥自身的流通优势,超市内还设置了“自然贡品”专柜,售卖当地的农特产品,为农户拓展销售渠道,增加收入,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从这一年来的运营情况看,公司整体发展态势良好。”沿滩区供销社负责人表示,目前已催生7个经营服务网点,2024年实现销售额500余万元。下一步,计划承租楼上闲置空间,进一步盘活闲置资产,拓展经营业态,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服务,让供销服务真正融入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除了合作开办企业外,沿滩区供销社还认真贯彻供销社“开放办社”新理念,积极敞开大门,吸纳社会优质企业入社,共同盘活社有闲置资产。目前已成功吸纳晶众鑫超市、茗源茶楼、田园家农业科技公司3家优质企业入社,依托引入企业,创新采取“租金让利”模式,对社有闲置资产进行升级改造。曾经破旧的供销社仓库,如今华丽转身为热闹繁华的社区商业综合体,昔日的“安全隐患”摇身一变成为如今的“聚宝盆”,老资产焕发出勃勃生机,为社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沿滩区供销社还充分发挥创意,巧妙盘活闲置空间,将供销食堂内未利用的空间打造成纯公益性质的供销图书馆。馆内,书架上整齐排列着科普读物、文学名著等各类书籍,分类清晰,便于阅读。这里不仅向群众免费开放,成为居民汲取知识的宝库,更成为周边学生的“家门口自习室”:放学后,孩子们纷纷来到这里,伏案书写、翻阅绘本,在静谧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的快乐时光,书香气息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实现小社到大平台的跨越 让“供销”二字成为农民信赖的符号
荣获“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是对沿滩区供销社多年来在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所取得突出成就的高度认可和褒奖。沿滩区供销社用70年的深厚积淀,交出了一份新时代供销社系统转型发展的完美答卷。
当奖牌捧回时,沿滩区供销人没有沉浸在荣誉的光环中停滞不前,而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继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在田间地头,农机轰鸣着驶过金黄的稻田,奏响丰收的乐章;在社区超市,居民们拎着购物袋,在“自然贡品”专柜前挑选着新鲜实惠的农特产品,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这家老牌供销社,正用智慧和汗水,以18人的团队率领64个基层社、4个社有企业,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丈量着从“小供销社”到“大服务平台”的跨越,让“供销”二字,成为农民心中最温暖、最信赖的符号!(沿滩区供销社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