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合作经济
  • /

    古镇供销新样本: “洛带供销模式”如何激活七十年发展新动能?

    2025-07-08 15:27:47 来源:西部经济网

        洛带供销社饭店

        升级改造后焕然一新的供销社旅馆庭院

        驿丰公司利用无人机开展玉米病虫害防治作业

      本网讯(记者 胡斌 实习记者 秦智城)
      走进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的洛带古镇,仿若踏入了一幅古韵悠长的画卷。青石板路如灵动的丝带,蜿蜒着伸向远方;古街古巷恰似错落棋盘,规整中透着岁月的随性;熙熙攘攘的游客如繁星点点,穿梭其间,为这幅画卷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在古镇独具魅力的青砖黛瓦间,一个承载着七十余年历史记忆的基层供销社正以创新姿态焕发新生,蹚出了一条独属于自身的特色发展之路。
      作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先进标杆,洛带供销社通过“资产活化+产业融合+民生服务”的三维驱动模式,成功走出一条传统供销社转型的突围之路,为新时代供销事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洛带方案”,也成功斩获“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殊荣。
      资产赋能 闲置资源变身文旅“金矿”
      长期以来,基层供销社往往围绕农业生产展开服务,如农资供应、农产品销售、农业技术指导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收入构成了主要的收入来源。洛带供销社因地制宜,租赁和商业营收成为其收入的中流砥柱,2024年实现经营收入349.88万元。这种差异背后,是洛带供销社对自身资源的精准定位和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
      洛带镇,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镇,旅游资源丰富,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洛带供销社充分利用地域优势,盘活闲置资产,将社有房产进行改造和出租。据悉,洛带供销社管理总资产达25957平方米,其中洛带古镇核心区域临街商铺5000余平方米,主要开展资产承包和租赁经营管理。洛带供销社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的经营模式,吸引了众多优质商家入驻,涵盖特色餐饮、手工艺品、住宿等多种业态。
      与其他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为主的基层供销社相比,洛带供销社以租赁和商业营收为主,受季节气候、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能够较为稳定地积累资金,为拓展其他业务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为供销社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可能性,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此外,借助商家的经营活动,还提升了洛带镇的商业氛围和旅游吸引力,形成了良性循环,使供销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站稳脚跟。
      促使洛带供销社突破传统模式、迈向商业驱动,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在龙泉驿区,洛带供销社是目前唯一未改制的基层供销社,与已完成改制的同行相比,它面临着极为沉重的经济负担,2000年时就有70余名下岗职工和150多名退休职工,这如同一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洛带供销社肩头。而已改制的基层供销社通过优化人员结构、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则可以甩掉历史包袱,轻装上阵。
      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倒逼洛带供销社大刀阔斧地拓展业务版图,积极寻求新的商业路径,通过各种措施为下岗职工和退休职工纾困解难,积极维护供销社的和谐稳定发展。“目前,每年对170名退休职工和16名下岗职工的关怀也并未停歇,给下岗职工购买社保、逢年过节和职工生病时进行慰问等费用一年大约需要80万元。”洛带供销社理事会主任张隆友满是感慨地说道,这些员工大半辈子都扑在了供销社的事业上,如今能安心养老,也算是供销社对他们多年付出的一个交代。
      盘活社有资产 打造旅馆饭店特色名片
      在洛带古镇,还有一处宛如隐匿于世的宝藏之地,它承载着岁月的厚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便是洛带供销社的一张闪亮名片——供销社旅馆。这座始建于1973年的建筑经过精心雕琢,大的建筑框架和原始老砖墙韵味依然保留,只是那些曾经狭小局促的小房间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开阔空间。
      这便是在资产运营过程中,洛带供销社积极推动各类资产提档升级的成果。2024年,为进一步提升供销社形象和服务能力,洛带供销社指导和协助旅馆商家对供销社旅馆房屋进行第四次提档升级,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在保留原供销社旅馆特色与情怀的基础上,将原有闲置庭院打造成集喝茶、看书、小憩于一体的休闲场所,为游客提供安静、舒适的消费环境。
      此外,为了给旅馆扩容,进一步拓展经营版图,洛带供销社主动作为,积极对接各方、全力协调,组织原三楼住宿职工统一搬迁至老办公楼职工宿舍。一番努力之下,供销社旅馆的房间数量大幅增加,从原本的21间扩容至46间,极大地提升了旅馆的营商环境和供销形象。而亲民实惠的房价,更是完美契合了供销社一贯接地气、高性价比的风格,让不少游客心动。“很多顾客来洛带,就指定住我们这儿,觉得这里性价比高,住着舒服。还有些老年人,尤其是老供销社人,对我们这里也特别有感情。”供销社旅馆承包商家林娜说道,在洛带当地,供销社旅馆的订房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成为游客们住宿的热门选择之一。
      1966年就已成立的洛带供销饭店同样是供销社的特色招牌。这家集客家文化与供销元素于一体的饭店,经营近60载历久弥新,其招牌菜品“烟熏油烫鹅”深受游客喜爱。这道菜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客家文化与供销文化融合的结晶,成为当地家喻户晓、游客必打卡的“供销招牌”。2023年,烟熏油烫鹅成功申报为龙泉驿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饭店年接待消费者20万余人次,营业收入达800余万元,成为洛带古镇餐饮行业的佼佼者。
      超脱房东角色 主动减租纾困结硕果
      自商业转型以来,洛带供销社已然成为商家最为坚实的依靠。对此,自2000年起就承包经营供销社旅馆的林娜感触颇深。“二十多年来,洛带供销社就是我们商家最坚实的后盾,一直给予我们莫大的支持,正是有了洛带供销社的帮助,才让我们坚守经营到今天。”林娜说,通过精心改造和优质服务,目的就是要把供销社旅馆这块金字招牌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供销社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底蕴深厚的文化。
      与供销社有着20多年合作的毛麻花糕点店经营者蒋朝虎也同样感触良多。疫情时,同其他众多商家一样,蒋朝虎的糕点店经营陷入困难。在这艰难时刻,洛带供销社深知商户们的难处,顶着自身经营的巨大压力,两次为商家减免房租共计80余万元。这一暖心之举,也让蒋朝虎和其他商家感动不已。“在大家都比较困难的时候,供销社自己也面临着重重压力,却还能想着我们,让我们非常感动!”蒋朝虎感慨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这份同舟共济的情谊,也浇灌出了合作共赢的硕果。一方面,对于林娜、蒋朝虎这样的商家而言,供销社提供的门店,为长期稳定经营筑牢了根基,免去频繁搬迁、客源流失之苦;另一方面,商家凭借诚信经营,让店铺生意红红火火,反过来也促使供销社资产不断增值,盘活了一方商业活力。岁月沉淀下,在他们的心中,供销社早已超脱了单纯房东的角色,已然成为彼此信任、共患难的家人。
     服务“送上门” 点亮古镇商业之光
      洛带古镇的房屋多为瓦房,雨季漏水成商家大患。2016年,洛带供销社勇挑重担,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推动所属营业房改造。同时,为减少对经营的影响,选择在淡季统一修缮,一举解决了房屋漏水、电力等安全隐患。考虑到商家找的施工人员水平不一,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供销社便统一安排专业人员统一维修。不仅如此,在关乎商家安全经营的关键环节——安全器材配置上,供销社同样尽显担当。从采购、管理到免费配备,每一步都落实得妥妥当当,让商家毫无后顾之忧。“安全管理无小事。”张隆友坚定地说道,供销社会不遗余力地为商家提供最贴心、最优质的服务。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洛带供销社深谙合作之道。定期组织商家开展交流活动,共同探讨市场趋势和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面对一些商家之间出现的恶性竞争问题,我们积极协调,召集相关商家进行沟通协商,倡导良性竞争,引导商家从提升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创新经营方式等方面入手,提高自身竞争力。”张隆友说,只有商家都盈利了,供销社自身才能获得长足发展,进而才有能力为商家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服务,最终实现互利共赢的良性循环。
      供销社的努力成效显著,不仅为供销社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对当地经济产生了显著的带动作用。随着洛带供销社知名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一些原本经营困难的店铺,在供销社的带动下,也逐渐走出困境,实现了收入增长。这种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促进了当地商业的繁荣,形成了良好的商业生态,为洛带古镇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坚守为农初心 铺就多元助农增收路
      尽管农业社会化服务收入在洛带供销社的营收中占比较小,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对农业的忽视。相反,洛带供销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始终坚守职责,并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为当地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针对洛带镇周边农村的实际情况,洛带供销社以投资成都市龙供驿丰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驿丰公司)为契机,主动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民将土地委托给驿丰公司进行管理,驿丰公司从农资采购、耕种、灌溉到农产品销售提供全过程服务。目前,驿丰公司自种土地500余亩,托管土地7500余亩。通过土地托管,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
      此外,驿丰公司还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和养殖指导,帮助农民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例如,采用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和施肥,不仅节省人力成本,还能确保作业的精准性。目前,驿丰公司有拖拉机、无人机等农业机械17台。通过土地托管、农业技术指导和农产品销售等服务,加强了与农民的联系,巩固了供销社在农村的服务阵地,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洛带供销社还积极学习电商直播和现代化企业经营理念,探索城市供销社发展之路,力争拓宽经营服务领域。
      据悉,洛带供销社牵头管理北部片区黄土、西平、文安、清水4个改制基层供销社,管理服务28个农资网点,联系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14个。在此基础上,先后组建斑竹村、红光村、老街社区、八角井社区和宝胜村5个村级供销社。村级供销社为周边村民提供农机设备租赁、种植技术咨询、农技培训、现场农技指导等服务。这些村级供销社成为推动周边城乡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红光村供销社、斑竹村供销社、八角井社区供销社先后被评为基层社示范社。
      载誉启航 逐梦“出圈”启新篇
      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70周年的高光时刻,一份殊荣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洛带供销社前行的道路——“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花落于此。
      “这份荣誉,得来太不易!它承载着全体洛带供销人多年的拼搏与坚守,是心血与汗水浇灌出的硕果。”回忆起捧得桂冠的瞬间,张隆友难掩激动之情,脸上自豪的笑容仿佛定格在了那些艰苦奋战的岁月。“喜讯传来之际,单位里的每一位员工都激动得难以自已,大家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把这份喜悦第一时间分享给了退休职工。”他娓娓道来,这些年,洛带供销社扎根基层,一步一个脚印,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与汗水。如今,多年的默默耕耘终于迎来了收获。
      这份荣誉,于洛带供销社而言,既是一枚闪耀在胸前、熠熠生辉的勋章,镌刻着过往的努力与成就;更是一份沉甸甸地压在肩头、不容推卸的责任与担当。“它鞭策着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奋勇向前。”张隆友说,当下,洛带供销社正在思考如何突破既有格局,迈向更辽阔的世界,探索出一条属于洛带供销社的独特发展之路。
      诚如张隆友所言:“唯有眼界开阔、思想与时俱进,以开放之姿借鉴他人之长,方能在发展的康庄大道上行稳致远。”作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洛带供销社传承“扁担精神”“背篓精神”,正以“资产盘活+”“产业融合+”“服务升级+”三大战略为抓手,探索传统机构现代化转型的新路径,预计2025年将形成超3亿元的文旅产业集群,为基层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能。(洛带供销社供图)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合作经济
  • /

    古镇供销新样本: “洛带供销模式”如何激活七十年发展新动能?

    2025-07-08 15:27:47 来源:西部经济网

        洛带供销社饭店

        升级改造后焕然一新的供销社旅馆庭院

        驿丰公司利用无人机开展玉米病虫害防治作业

      本网讯(记者 胡斌 实习记者 秦智城)
      走进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的洛带古镇,仿若踏入了一幅古韵悠长的画卷。青石板路如灵动的丝带,蜿蜒着伸向远方;古街古巷恰似错落棋盘,规整中透着岁月的随性;熙熙攘攘的游客如繁星点点,穿梭其间,为这幅画卷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在古镇独具魅力的青砖黛瓦间,一个承载着七十余年历史记忆的基层供销社正以创新姿态焕发新生,蹚出了一条独属于自身的特色发展之路。
      作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先进标杆,洛带供销社通过“资产活化+产业融合+民生服务”的三维驱动模式,成功走出一条传统供销社转型的突围之路,为新时代供销事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洛带方案”,也成功斩获“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殊荣。
      资产赋能 闲置资源变身文旅“金矿”
      长期以来,基层供销社往往围绕农业生产展开服务,如农资供应、农产品销售、农业技术指导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收入构成了主要的收入来源。洛带供销社因地制宜,租赁和商业营收成为其收入的中流砥柱,2024年实现经营收入349.88万元。这种差异背后,是洛带供销社对自身资源的精准定位和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
      洛带镇,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镇,旅游资源丰富,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洛带供销社充分利用地域优势,盘活闲置资产,将社有房产进行改造和出租。据悉,洛带供销社管理总资产达25957平方米,其中洛带古镇核心区域临街商铺5000余平方米,主要开展资产承包和租赁经营管理。洛带供销社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的经营模式,吸引了众多优质商家入驻,涵盖特色餐饮、手工艺品、住宿等多种业态。
      与其他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为主的基层供销社相比,洛带供销社以租赁和商业营收为主,受季节气候、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能够较为稳定地积累资金,为拓展其他业务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为供销社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可能性,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此外,借助商家的经营活动,还提升了洛带镇的商业氛围和旅游吸引力,形成了良性循环,使供销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站稳脚跟。
      促使洛带供销社突破传统模式、迈向商业驱动,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在龙泉驿区,洛带供销社是目前唯一未改制的基层供销社,与已完成改制的同行相比,它面临着极为沉重的经济负担,2000年时就有70余名下岗职工和150多名退休职工,这如同一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洛带供销社肩头。而已改制的基层供销社通过优化人员结构、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则可以甩掉历史包袱,轻装上阵。
      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倒逼洛带供销社大刀阔斧地拓展业务版图,积极寻求新的商业路径,通过各种措施为下岗职工和退休职工纾困解难,积极维护供销社的和谐稳定发展。“目前,每年对170名退休职工和16名下岗职工的关怀也并未停歇,给下岗职工购买社保、逢年过节和职工生病时进行慰问等费用一年大约需要80万元。”洛带供销社理事会主任张隆友满是感慨地说道,这些员工大半辈子都扑在了供销社的事业上,如今能安心养老,也算是供销社对他们多年付出的一个交代。
      盘活社有资产 打造旅馆饭店特色名片
      在洛带古镇,还有一处宛如隐匿于世的宝藏之地,它承载着岁月的厚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便是洛带供销社的一张闪亮名片——供销社旅馆。这座始建于1973年的建筑经过精心雕琢,大的建筑框架和原始老砖墙韵味依然保留,只是那些曾经狭小局促的小房间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开阔空间。
      这便是在资产运营过程中,洛带供销社积极推动各类资产提档升级的成果。2024年,为进一步提升供销社形象和服务能力,洛带供销社指导和协助旅馆商家对供销社旅馆房屋进行第四次提档升级,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在保留原供销社旅馆特色与情怀的基础上,将原有闲置庭院打造成集喝茶、看书、小憩于一体的休闲场所,为游客提供安静、舒适的消费环境。
      此外,为了给旅馆扩容,进一步拓展经营版图,洛带供销社主动作为,积极对接各方、全力协调,组织原三楼住宿职工统一搬迁至老办公楼职工宿舍。一番努力之下,供销社旅馆的房间数量大幅增加,从原本的21间扩容至46间,极大地提升了旅馆的营商环境和供销形象。而亲民实惠的房价,更是完美契合了供销社一贯接地气、高性价比的风格,让不少游客心动。“很多顾客来洛带,就指定住我们这儿,觉得这里性价比高,住着舒服。还有些老年人,尤其是老供销社人,对我们这里也特别有感情。”供销社旅馆承包商家林娜说道,在洛带当地,供销社旅馆的订房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成为游客们住宿的热门选择之一。
      1966年就已成立的洛带供销饭店同样是供销社的特色招牌。这家集客家文化与供销元素于一体的饭店,经营近60载历久弥新,其招牌菜品“烟熏油烫鹅”深受游客喜爱。这道菜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客家文化与供销文化融合的结晶,成为当地家喻户晓、游客必打卡的“供销招牌”。2023年,烟熏油烫鹅成功申报为龙泉驿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饭店年接待消费者20万余人次,营业收入达800余万元,成为洛带古镇餐饮行业的佼佼者。
      超脱房东角色 主动减租纾困结硕果
      自商业转型以来,洛带供销社已然成为商家最为坚实的依靠。对此,自2000年起就承包经营供销社旅馆的林娜感触颇深。“二十多年来,洛带供销社就是我们商家最坚实的后盾,一直给予我们莫大的支持,正是有了洛带供销社的帮助,才让我们坚守经营到今天。”林娜说,通过精心改造和优质服务,目的就是要把供销社旅馆这块金字招牌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供销社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底蕴深厚的文化。
      与供销社有着20多年合作的毛麻花糕点店经营者蒋朝虎也同样感触良多。疫情时,同其他众多商家一样,蒋朝虎的糕点店经营陷入困难。在这艰难时刻,洛带供销社深知商户们的难处,顶着自身经营的巨大压力,两次为商家减免房租共计80余万元。这一暖心之举,也让蒋朝虎和其他商家感动不已。“在大家都比较困难的时候,供销社自己也面临着重重压力,却还能想着我们,让我们非常感动!”蒋朝虎感慨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这份同舟共济的情谊,也浇灌出了合作共赢的硕果。一方面,对于林娜、蒋朝虎这样的商家而言,供销社提供的门店,为长期稳定经营筑牢了根基,免去频繁搬迁、客源流失之苦;另一方面,商家凭借诚信经营,让店铺生意红红火火,反过来也促使供销社资产不断增值,盘活了一方商业活力。岁月沉淀下,在他们的心中,供销社早已超脱了单纯房东的角色,已然成为彼此信任、共患难的家人。
     服务“送上门” 点亮古镇商业之光
      洛带古镇的房屋多为瓦房,雨季漏水成商家大患。2016年,洛带供销社勇挑重担,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推动所属营业房改造。同时,为减少对经营的影响,选择在淡季统一修缮,一举解决了房屋漏水、电力等安全隐患。考虑到商家找的施工人员水平不一,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供销社便统一安排专业人员统一维修。不仅如此,在关乎商家安全经营的关键环节——安全器材配置上,供销社同样尽显担当。从采购、管理到免费配备,每一步都落实得妥妥当当,让商家毫无后顾之忧。“安全管理无小事。”张隆友坚定地说道,供销社会不遗余力地为商家提供最贴心、最优质的服务。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洛带供销社深谙合作之道。定期组织商家开展交流活动,共同探讨市场趋势和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面对一些商家之间出现的恶性竞争问题,我们积极协调,召集相关商家进行沟通协商,倡导良性竞争,引导商家从提升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创新经营方式等方面入手,提高自身竞争力。”张隆友说,只有商家都盈利了,供销社自身才能获得长足发展,进而才有能力为商家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服务,最终实现互利共赢的良性循环。
      供销社的努力成效显著,不仅为供销社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对当地经济产生了显著的带动作用。随着洛带供销社知名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一些原本经营困难的店铺,在供销社的带动下,也逐渐走出困境,实现了收入增长。这种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促进了当地商业的繁荣,形成了良好的商业生态,为洛带古镇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坚守为农初心 铺就多元助农增收路
      尽管农业社会化服务收入在洛带供销社的营收中占比较小,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对农业的忽视。相反,洛带供销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始终坚守职责,并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为当地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针对洛带镇周边农村的实际情况,洛带供销社以投资成都市龙供驿丰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驿丰公司)为契机,主动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民将土地委托给驿丰公司进行管理,驿丰公司从农资采购、耕种、灌溉到农产品销售提供全过程服务。目前,驿丰公司自种土地500余亩,托管土地7500余亩。通过土地托管,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
      此外,驿丰公司还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和养殖指导,帮助农民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例如,采用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和施肥,不仅节省人力成本,还能确保作业的精准性。目前,驿丰公司有拖拉机、无人机等农业机械17台。通过土地托管、农业技术指导和农产品销售等服务,加强了与农民的联系,巩固了供销社在农村的服务阵地,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洛带供销社还积极学习电商直播和现代化企业经营理念,探索城市供销社发展之路,力争拓宽经营服务领域。
      据悉,洛带供销社牵头管理北部片区黄土、西平、文安、清水4个改制基层供销社,管理服务28个农资网点,联系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14个。在此基础上,先后组建斑竹村、红光村、老街社区、八角井社区和宝胜村5个村级供销社。村级供销社为周边村民提供农机设备租赁、种植技术咨询、农技培训、现场农技指导等服务。这些村级供销社成为推动周边城乡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红光村供销社、斑竹村供销社、八角井社区供销社先后被评为基层社示范社。
      载誉启航 逐梦“出圈”启新篇
      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70周年的高光时刻,一份殊荣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洛带供销社前行的道路——“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花落于此。
      “这份荣誉,得来太不易!它承载着全体洛带供销人多年的拼搏与坚守,是心血与汗水浇灌出的硕果。”回忆起捧得桂冠的瞬间,张隆友难掩激动之情,脸上自豪的笑容仿佛定格在了那些艰苦奋战的岁月。“喜讯传来之际,单位里的每一位员工都激动得难以自已,大家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把这份喜悦第一时间分享给了退休职工。”他娓娓道来,这些年,洛带供销社扎根基层,一步一个脚印,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与汗水。如今,多年的默默耕耘终于迎来了收获。
      这份荣誉,于洛带供销社而言,既是一枚闪耀在胸前、熠熠生辉的勋章,镌刻着过往的努力与成就;更是一份沉甸甸地压在肩头、不容推卸的责任与担当。“它鞭策着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奋勇向前。”张隆友说,当下,洛带供销社正在思考如何突破既有格局,迈向更辽阔的世界,探索出一条属于洛带供销社的独特发展之路。
      诚如张隆友所言:“唯有眼界开阔、思想与时俱进,以开放之姿借鉴他人之长,方能在发展的康庄大道上行稳致远。”作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洛带供销社传承“扁担精神”“背篓精神”,正以“资产盘活+”“产业融合+”“服务升级+”三大战略为抓手,探索传统机构现代化转型的新路径,预计2025年将形成超3亿元的文旅产业集群,为基层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能。(洛带供销社供图)